今年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场监管局的正确领导下,市市场监管局党组号召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人民为中心,树立新发展理念,抓改革、促竞争、强监管、优服务、提质量、保安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稳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严守质量安全底线,高度重视消费维权,使市场监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为我市经济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回顾走过的路,我市市场监管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亮点:
机构改革稳步推进 市场监管实现新开局
今年1月27日,市委组织部宣布了市市场监管局班子任职命令。1月30日,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正式挂牌成立。为确保改革、监管两不误,该局成立了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党组工作规则》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等5项工作制度;成立10个改革工作组,实现谋划有人、干事有人。5月21日,市市场监管局机关新的“三定方案”印发。完成了市局165名人员转隶工作和原市工商局、原市质监局四城区分局330名人员划转工作。完成了主办公区办公室改造,实现了局领导、大部分科室合署办公。为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市市场监管局成立11个督导调研组,由13名县处级干部参与,分包11个县(市)区,开展为期1年的全方位、多角度督导调研工作,掌握基层情况,加强业务指导,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各县(市)区机构改革积极推进,除示范区以外的县(市)区局已全部成立挂牌。
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准入环境实现新优化
深入推进“多证合一”改革,整合18个部门的32项证照事项,市市场监管局为58195户市场主体办理了“多证合一”营业执照。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完成名称核准14347个,设立登记28563家,变更登记5629家;全面落实“证照分离”改革,推动“照后减证”,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4个工作日,全面推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进一步简化市场退出机制。制定了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4项政策措施,精准服务和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数达到20万户,同比增长15.98%,注册资本总额达到3320亿元,同比增长4.26%。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3847户,新增注册资金184亿元,有力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强化竞争政策实施
市场综合环境取得新成效
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成绩显著,去年以来,该局共查办案件19起,实现罚没收入169万元。持续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以砂石、保健品、旅游、殡葬、环保、教育等8个领域市场价格收费检查为重点,查办案件5起,罚没入库61万元。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查处商标案16件。抓好商标培育,目前全市注册商标总量达到21295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2%,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今年全市共申请专利1932件,同比增长5.98%,其中发明专利481件,同比增长17.89%;全市授权专利1415件,同比增长35.41%,其中发明专利147件,同比增长6.52%。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该系统共排查各类涉黑涉恶线索230条,移交128条,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持续牵头抓好烟草市场综合治理工作,查办涉烟案件373件,查处违法卷烟8573条。
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
市场消费环境得到新巩固
市市场监管局召开了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动员大会,成立了高规格创建领导小组,印发了创建方案,细化了责任分解。围绕“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三大领域,开展了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非洲猪瘟防控、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百日行动”、特种设备安全、电线电缆、危险化学品等多个专项整治行动。受理食品药品举报投诉640件,查处食品药品、保健品违法案件751件,罚没款332万元。开展药品、医疗器械生产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打击执业药师“挂证”,强化疫苗等高风险品种药品日常监管。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117家食品生产企业的260条问题,建立问题台账,督促整改到位。在大中型商超和学校周边食品店,开展“一清单”“一目录”工作,建立食品追溯链条。加强食品药品风险研判,完成食品抽检572批次,药品抽检284批次,化妆品抽检53批次,医疗器械抽检17批次,发布抽检信息1508批次;针对不合格报告和问题报告,全部启动核查处置,已完成核查处置168件。检查特种设备安全65次,检查大型游乐设施场所7次、商场和医院22次、气瓶充装站15个,发现非法生产经营企业14家,排查重大隐患5项。检查31家电线电缆企业,共发现问题118条,责令停产整改13家,建议注销许可证2家,建议吊销许可证2家,并对省抽检不合格电线电缆企业进行处罚。强化农资、重点工业产品等重点领域市场监管。检查加油站、油库194个次,抽检油品376批次。查办广告案件57起;加强网络交易监管,查办案件17起。
实施质量强市战略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对2018年度3家市长质量奖获奖单位进行奖励。开展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抽样调查,对机动车检测机构进行联合执法,在全省率先完成了102家检验检测机构数据统计直报工作。强化标准体系建设,我市成为全国首家市、县、乡、村“四级联创”的国家级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试点市。“四大怀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怀山药,在2019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上排第11名,已连续4年进入排行榜前15名。深入推进标准化战略,编制了《焦作市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8-2022年)。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联合惩戒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对8家失信企业进行了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
加强市场法治建设
市场监管效能得到新提升
推进地方立法工作,《焦作市农贸市场管理条例》被列为市十三届人大的立法规划和年度市人大立法调研计划。认真做好复议诉讼和案件审核工作,处理案件282件,受理复议11件,办结率100%;诉讼案件4件,胜诉率100%。持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抓好年报工作,全市市场主体年报公示率98.07%。归集涉企信息121万条,归集率510%。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抽查市场主体989户,检查974户(其中注销15户),公示率100%。推进“五线整合”,已实现了过渡期“一号对外、多线并号、集中接听”,今年上半年,12315平台共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10836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6万元。强化宣传引导,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大型专题宣传活动15起,依托焦作日报《市场监管》专栏、焦作电视台《聚焦市场监管》栏目、市市场监管局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市场监管动态,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推进综合执法,通过专题研讨,认真研究总局行政处罚、听证两个暂行规定执法文书、适用法律等事项的指导框架;组织执法人员对原工商、质监、食药、价监、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进行分类汇编,制定目录,适应监管工作的新需要。
倾力服务中心大局
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全力推进“四城联创”,5005家“两小门店”达标4841家,达标率96.7%。各城区19家农贸市场全面进行升级改造。清理废品收购站188家,保留2家,提升10家,剩余8家正在清理中。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全力抓好“两项牵头一项配合”环境治理工作,持续抓好燃煤散烧治理,对全市型煤企业开展产品监督抽查,办理散煤案件17起,抽检煤炭472批次。抓好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围绕国家智能清洁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沁阳蛮蛮云计算、国家轮胎质检中心等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对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研判,理清问题根源,加快问题解决进度。
截至目前,国家智能清洁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项目已完成投资1.51亿元,沁阳蛮蛮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已完成投资1.97亿元。
6月16日,国家轮胎质检中心顺利通过资质认定评审,我市已基本形成以1个国家级、8个省级质检中心为龙头,以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为依托的立体化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产品质量检验全覆盖。
突出党风廉政建设
引领机关建设达到新水平
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基础建设,全面提升履职能力。组织机关干部参加每两周一次的“市场监管大讲堂”集中学习。召开纪念建党98周年表彰会暨专题党课会议,督导基层党组织做好“党建E家”信息录入及日常维护工作,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参加市直机关工委组织的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组织党员到示范区苏家作乡寨卜昌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该局被市委组织部评为2018年度“设星定级、评星晋级”工作五星级基层党组织。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召开全系统党风廉政工作会议,各直属单位负责人递交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持续推进扶贫攻坚,帮扶的温县祥云镇李召村党支部被市委组织部授予五星级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市市场监管局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张林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干部职工要站位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实现新作为,牢记使命,担当作为,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把工作一个一个抓实,把事情一件一件办好,全面开启全市市场监管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我市全面实施‘三大战略’,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城市,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孟令辰说:“我们要进一步凝聚合力、鼓足干劲、扎实工作,紧紧围绕服务发展、市场监管等各项中心工作积极履职尽责,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广大干部职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本领,致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把市场监管沉甸甸的责任扛在肩上,奋力开创焦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高小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