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记者王秉阳)今年9月17日是首个世界患者安全日。记者从国家卫健委1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显著提升,住院患者死亡率、压疮发生率、输血反应率等患者安全类指标持续下降。
今年5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9月17日设立为世界患者安全日,以传播患者安全理念,推动全球协同合作,共同增进患者安全。
国家卫健委将本届世界患者安全日的活动口号定为“人人参与患者安全”,旨在动员医院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患者安全,人人参与患者安全,由点到面、形成合力,共同编织一个紧密的安全网,提升医院安全水平,保障患者健康权益。
多年来,国家卫健委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建立并完善了医疗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临床诊疗相关规范标准体系,明确了在诊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国家卫健委将患者安全管理融入医疗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2018年,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专门就患者安全工作作出部署,明确提出5项主要任务和10项工作举措。
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围绕构建“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患者安全工作格局,提升患者安全管理水平,营造积极的患者安全文化等方面开展工作,提升患者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