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智
统计是静止的历史,历史是流动报告的统计。一个数据、一张报表、一份分析报告,凝聚着统计人的勤奋与自豪。
今年9月20日是第十届“中国统计开放日”。今年“中国统计开放日”的主题是“坚守统计初心,践行时代使命”。站在新中国政府统计机构成立67周年的时间节点,回顾统计事业发展历程,开启继往开来统计新时代,意义重大而深远。
伴随新中国统计工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市统计事业也历经风雨沧桑,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壮大,在创新中发展,实现了统计事业的历史性飞跃,发挥了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功能,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统计服务和支撑,用数字音符谱写出气势恢宏的统计发展乐章。
乐章一:统计改革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67年探索开拓,67年激越前行。67年来,我市统计系统把改革和创新作为统计事业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和灵魂,一代代统计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统计工作部署,实现了统计工作一次次飞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市政府统计部门成功组织实施了19次重大国情国力普查,形成了由全国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和经济普查组成的国家周期性普查制度,建立起涵盖经济社会、人口、科技、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国家常规统计调查制度,已形成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报表、重点调查、行政记录等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公开、公平、公正“三公”统计取得新突破。
加强对统计调查项目的管理,不断规范统计调查行为,使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实现了严格审核、及时上报、审批执行和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能耗统计监测制度,围绕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健全能源统计机构,充实人员力量,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能源统计。
各项专业统计改革不断深化,完善季度GDP下算一级方案,切实提高了全市GDP数据质量;研究和建立服务业统计调查指标体系及调查制度;积极做好“企业一套表”实施工作,目前全市所有“四上”企业及规下企业全部实行网上直报制度;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统计调查指标体系;稳步推进经贸统计制度改革;进行私营单位劳动工资抽样调查;积极推进新增的农牧业经济全面统计及其增加值核算工作。
完成《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统计评价体系方案》制订工作;建立《焦作市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制度》;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研究建立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统计监测办法,制定统计调查制度,注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及时提出决策建议,完善“五区”考核评价办法,为“五区”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乐章二:高素质的统计队伍不断壮大
统计要发展,人才是关键。1951年春,焦作矿区人民政府成立统计股,焦作统计事业从此启航,一代又一代统计工作者以“统计报国”为己任,以“求实、创新、严谨、奉献”为使命担当,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我市统计队伍建设以“建成与我市定位相适应、与全省统计系统重要力量相匹配、在全国统计系统具有影响力的统计队伍”为目标,创新教育培训模式,组织干部职工到浙江大学、西安财经学院、四川大学等高校学习充电。积极探索创新选派中层干部到区统计局任职和“干部双向交流锻炼”等机制,上派干部到省统计局锻炼,省统计局下派处长到市局挂职。一系列的举措,使我市统计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素质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和支撑了统计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乐章三:统计法治建设不断加强
1984年,我国第一部《统计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统计走向法治。国家先后两次对《统计法》进行修订,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为依法行政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市统计系统以新《统计法》及《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河南省统计管理条例》为准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统计违法案件,提高统计抗干扰能力,不断提升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法治化水平。通过执法检查,提高了各级政府和填报单位对《统计法》的认识,规范了企业统计工作;确保了统计调查制度、各项重大改革措施的严格执行,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震慑了统计违法者。
我市坚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统计法律法规作为规范、推动统计工作的重要手段,认真开展“六五”“七五”普法宣传,先后制定12项规范统计工作、依法行政的各类制度,统一规范执法程序,完善规范统计法律文书,及时公示统计严重失信的企业及统计人员信息,严防统计弄虚作假;积极完善统计巡查制度,不断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提升统计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乐章四:统计手段建设走向现代化
用算盘计算、用尺子丈量、用手工制表、用纸介记账,是改革开放前统计工作的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后,统计系统用上了计算机。1982年9月,国家统计局推动以“微机起步、人机结合”为标志的统计自动化建设起步;1986年7月,国家统计局成立计算中心。依托统计信息网络,我市政府统计实现了信息搜集、加工、处理、存储、传输、分类检索的网络化、自动化。建成了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国家、省到市局乃至县市的远程培训及视频会议功能。加强网站建设,统计局内、外网站实现以数据为支撑、管理功能较强的网站管理系统,在统计信息网开设农业普查、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精神文明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专题栏目。截至目前,统计信息网访问人数达80万人次,成为统计对内交流、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数字化、网络化风起云涌,统计追踪着科技发展的前沿,开启了以推行“企业一套表”为核心的“四大工程”建设。2012年2月,所有“三上企业”正式实施“企业一套表”全国联网直报。截至目前,所有“四上企业”、规模以下企业(实施抽样调查)均实现了联网直报。无论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还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所有普查员均实现了手持PDA进行现场登记。以此为标志,统计步入现代化新时代。
乐章五: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提高
真实是统计的生命,诚信是统计工作者的良知。我市各级统计部门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为指导,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作为统计工作核心任务,不断强化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加强对统计业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数据质量控制办法,强化审核和评估,严把数据质量关。加强专业统计基础工作和基层业务能力建设,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维护更新和使用管理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实现统计单位“一库管理”。夯实统计基础工作,统计数据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为各级党政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依据。
乐章六:统计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统计数据是重要战略资源,政府统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我市以建立现代统计调查体系、服务型统计系统为目标,强力推动新动能新产业统计监测改革创新,增强统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大对“十大建设”、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重点领域的跟踪监测,及时反映科技创新,保障改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重要统计保障。
既要有数论,也要有策论。多年来,我市统计部门充分发挥统计工作晴雨表、测量仪、指示器和风向标的作用,强力推动“数库”“智库”建设,统计服务实现新的突破。市统计局每年撰写的统计分析调研报告均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近3年来,有40多篇文章受到市主要领导批示。
发展时不我待,使命艰巨光荣。焦作统计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力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心血和汗水,用智慧和力量,去书写统计事业未来壮丽的篇章,再创统计事业光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