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市精心打造独具特色党建品牌
党旗飘起来 党徽亮起来 党员动起来
本报讯(记者史文生)为了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基本要求,着力破解党建与全市中心工作“两张皮”难题,孟州市从加强顶层设计入手,紧紧围绕全市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城同创”等重大攻坚任务,通过创新构建“领导联点、支部联建、部门联创、企业联村、党员联户”的工作格局,形成凸显各领域特色的“党建+”工作模式,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各项攻坚任务扎实推进,精准突破,从而找准了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促进的新方法,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党建品牌。
孟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和平说:“孟州市广大党员干部敢打硬仗、敢于比拼,精准发力破难题,铆足劲头争一流,奏响了实干最强音。”
领导联点,高位推动,压实工作责任。孟州市县级领导实行包乡联村制度,带头联系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乡镇(街道)每名领导成员分别联系若干个企业和村,做到联系点全覆盖;坚持定期到联系点指导工作,每月至少蹲点指导两次;积极围绕脱贫攻坚、环保攻坚、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任务,帮助联系点查问题、找短板、理思路、谋发展,落实党委、政府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在2018年8月开始的软弱涣散村和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工作中,该市29名县级领导分别联系分包29个软弱涣散和后进村,通过带头走访、找准症结,一村一策、精准施治,化解矛盾、建强班子,最终如期完成转化。目前,该市24个省定贫困村,已经有19个成功“摘帽”。
支部联建,帮扶驱动,激发内生动力。孟州市直机关党组织按照驻村帮扶工作任务,深入到联系村开展支部联建活动,以支部联建为载体,与5户以上贫困户的村党组织结成帮扶对子,坚持实行“周二蹲点扶贫日”制度,实行组织联建、党员联户和活动联办,为贫困村和群众引项目、办实事,激发内生动力,提升扶贫效果。各乡镇(街道)组织示范村与贫困村、软弱涣散村结成帮扶对子,发挥示范村带动作用,利用“逐村观摩、整乡推进”等载体,加强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带民致富等学习交流,努力达到传经验、帮致富、促发展的目的,促进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精准脱贫、整顿升级。该市相关市直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共结成123个联建对子,通过加强支部联建,共同助力发展,帮助基层组织办理各种实事9600余件,不但帮助农村解决了一大批事关民生的难事,有力提升了农村支部的组织力,更让机关党员“脚沾泥、手沾土”,接了地气,党性修养得到了强化锻炼。
部门联创,分区互动,实现共建共享。该市打破各乡镇(街道)、市直各单位条块分割、各行其是的党建“壁垒”,按照“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区域化党建原则,整合党建资源,健全工作模式,从市直单位中抽调党员组成若干个“突击队”“攻坚小组”,帮助乡镇(街道)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攻坚克难。在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三城同创”工作中,孟州市以4个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15个社区党组织为基础、82个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市直机关党组织按照攻坚任务,与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结合,认领责任区,利用好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组织4300余名党员开展“三城同创我是党员我先行”志愿者服务,引导党员在‘三城同创’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南庄毛皮群环保攻坚中,孟州市统一运筹,共派出45个党支部135名党员干部,联合开展皮毛园区集中治理,对154个久攻不下的涉水污染工段,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完成拆除134家,剩余20家也在严格监管下履行了暂时保留手续。
企业联村,结对传动,助推精准脱贫。按照全市推进“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的要求,各企业聚焦全市24个贫困村,分层次、分重点、分需求,围绕全市年度扶贫目标,灵活采取“多企帮一村”“一企帮一村”等方式,一企一策、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实现村企结对帮扶全覆盖。各帮扶企业结合村情制订三年帮扶行动计划及帮扶协议和帮扶台账,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技能扶贫、公益扶贫等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创新帮扶新模式,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增强贫困村脱贫内生动力,帮助贫困户实现增收、贫困村加快脱贫步伐。中原内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26家企业分别联系全市24个贫困村,累计提供物资价值85万元、资金157万元,推进项目34个,解决贫困户就业132个,并在部分贫困村建立“爱心驿站”,真正让企业党建走出车间、回馈社会。
党员联户,全员发动,服务锤炼党性。乡镇(街道)推行无职党员“一编三定五服务”,以党支部为单位,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对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分别编入产业振兴、政策宣传、乡村文明、民事调解、环境卫生五个特色功能小组,实行定岗位、定职责、定奖惩,为群众开展不同服务,锤炼党性,激发活力。这样,无职党员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找到了成就感和归属感,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全市共建立农村党员功能小组1300余个,党员各尽所能、发挥特长,为群众提供服务,彻底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涌现出了西虢镇西沃村党员志愿服务“和之队”等先进群体。
孟州市加快推进“三城同创”工作
市民纷纷点赞俺的家乡美
本报讯(记者史文生)“孟州市通过‘三城同创’,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孟州市老美了,一点也不比外面的大城市差。”经常外出做生意的市民赵先生,看到发生在家门口的变化赞不绝口。
去年以来,孟州市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三城同创”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宜居环境,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孟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沛说:“我们抢抓全省百城建设提质机遇,大力开展‘三城同创’,着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形成了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一个开放、富强、文明、幸福、美丽的新孟州呼之欲出。”
“创卫”,创出宜居孟州
1998年,孟州市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并先后在2009年、2013年、2016年连续通过了省级卫生城市届满复审。秉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宗旨,2017年,孟州市决定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以治脏、治乱、治堵、治害、治污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市容市貌整治。
全面治脏。该市规范了早餐、夜市经营活动,全面加大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楼院的清扫和城市道路卫生状况巡查力度,严格做到城市公厕每天保洁除臭,中转站垃圾日产日清,实行了“红黑榜”和“红蓝旗”评比制度,推动“八小门店”规范化经营。
大力治乱。该市取缔了违规经营3000处,拆除违建473处、大型户外广告156处、违规经营性大棚320余个,清理小广告11万余处,“门前五包”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对城中村、城郊村和背街小巷的旱厕、露天垃圾池、卫生死角、废旧场院进行大排查,拆改旱厕8000余座,搬迁废品收购站18家,整治废旧场院60余家,取缔养殖场57家,修建道路30公里、排水管网70余公里,美化墙体53万平方米。
科学治堵。该市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安装不礼让行人抓拍系统、架设警告标志等设施,施划停车位4000余个;持续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治理非法营运车辆150余台,查处违法停车2300起,规范非机动车辆摆放7000余台,劝导闯红灯违法行为3000余起。
有效治害。该市深入开展病媒生物防制,累计排查病媒生物滋生地2.5万余处,新设毒饵洞3804个、安装捕蝇笼1260个,对特定水体投放药物,引入专业消杀公司开展高频次大规模消杀活动,“四害”密度得到有效控制。
强力治污。该市坚持“水气土”同治,严格落实大气污染6项管控,投资3.3亿元建成水污染治理五大工程,45天拆除135家毛皮企业涉水工段,取缔整治“散乱污”企业321家,打了一场漂亮的环保攻坚“翻身仗”,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目前,该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已经通过全国爱卫办资料审核,进入了国家暗访阶段。
“创园”,创出美丽孟州
大街上满目苍翠皆新景,小巷里旧貌新颜展风姿。2018年以来,该市筹资2.86亿元,先后实施了人民广场、文化广场、滨河公园、人民公园等改造提升和宋村植物园建设工程,新改建游园绿地16处,新增公园绿地面积3.8公顷,初步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城市绿化景观。此外,该市积极提升城区主次干道生态环境,对主次干道缺株断带情况进行排查,共补种树木571棵。
该市还邀请清华大学著名水利专家规划设计了总长20公里的环城水系,河面宽100米,两边绿化带各宽100米,总投资3.5亿元,2018年已建成通水。今年,该市又启动实施了总投资1.07亿元的环城水系园林景观提升工程,规划绿化面积223公顷,现已完成绿化43公顷,初步实现了“以绿荫城、以水润城”的目标。目前,该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648.4公顷,绿地面积568.5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8.6%。绿地率达到33.8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89平方米。
为完善城市功能,2018年以来,孟州市累计投入2943万元,改造提升6条道路,修复路面及人行道5700平方米,主次干道亮灯率分别达到98%、95%以上;建成了30万立方米的燃气储气调峰门站,实施了集中供暖工程;完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和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升级工程,对2个农贸市场实施了改造升级,新改建公厕41座,更换垃圾箱3580个。
目前,该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已通过河南省初验和暗访;国家住建部已通过该市创建档案资料内部审核。
“创文”,创出文明孟州
硬环境越来越美,软实力怎样提升?在2017年成功创建河南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基础上,今年该市及时启动了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该市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文明创建相关知识;在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楼院及主要交通路口、广场游园等地方安装文明创建公益广告3000余块;举办创文知识集中咨询宣传活动和创建文明城市消夏音乐会。
从相关单位抽调副科级干部和工作人员组建创文专项督导组,按照《孟州市2019年创建河南省文明城市实施方案》要求进行任务分解,对该市各单位创文工作进行拉网式督导检查,督促各单位查漏补缺,整改完善。目前,督导组已对100余个测评点进行了3轮督导检查,整改各类问题39项。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市民的文明程度决定着城市的精神气度和风貌。在创建活动中,该市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教育引导,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以强化城市管理为载体,杜绝“破窗效应”,全面开展经营秩序治理,依法开展交通秩序、户外广告和门头招牌治理,开展城中村、城郊村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了“厕所革命”、道路硬化、城市管网、村庄绿化、墙体美化、卫生整治6项工程。
以系列文明创建为载体,实现文明传递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该市先后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帮扶重点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开展关心关爱未成年人活动,实行软件硬件两手一起抓,全面提高孟州人民文明素质。
孟州市大力实施民生工程
市民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本报讯(记者史文生)“实验楼主体结构局部5层封顶,5号教学楼局部主体结构已完成4层,4号教学楼A部分主体结构已完成3层,4号教学楼B部分局部主体结构已完成3层,图书艺术馆局部主体结构已完成2层……”在孟州市新一中项目工地,该项目负责人向记者仔细介绍了每栋主体工程的建设进度。半年时间,孟州市新一中一幢幢建筑每天都在“长高”。
新一中项目是孟州市“三十工程”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总投资约6.5亿元,总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新一中的建设,将为孟州市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提供坚强保障,也将为孟州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实支撑。截至目前,规划中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等主体建筑都已进入有序施工阶段,项目已完成投资1.5亿元。
孟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和平说:“孟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深入实施10件民生实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民生工程这个雪球越滚越大,切实为广大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该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确定全市10件民生实事时,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件大事来抓,并成立了10个工作推进小组,形成了强大攻坚合力。在工作中,该市扎实开展贫困户危房清零行动,目前143户贫困户危房已全部改造完成。截至目前,该市持续加大行业政策扶持力度,落实政策性补贴352.4万元、项目资金2968万元、小额贷款6800万元;所有精神病贫困户实现集中托养;高质量完成了“8个村退出贫困序列,1400人实现稳定脱贫”的年度任务。
该市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实施学校建设工程13个,6所学校建成投用,7所学校开工建设,“全面改薄”工程圆满竣工。全市人民期盼多年的总投资约6.5亿元的新一中建设顺利。
“小厕所”改出“大民生”。去年以来,孟州市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示范带动、整村实施”的原则,在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工作中,通过不断探索,形成了可推广的孟州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市农村户厕改造总任务为5.9万户,截至目前,已完成2.6万户;11个城郊村粪污处置并入城市管网,13个行政村建成污水处理站17个,全市250个行政村中有57个村实现整村推进。
集中供热工程是城市重要的市政基础,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改善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2018年孟州市“两会”把城市集中供热项目确定为10件民生实事之一,项目近、中期投资约7.3亿元,规划供热面积约500万平方米,项目远期规划供热面积达900万平方米,实现供热全覆盖。项目分三期建设,2019年一期项目建成,届时光华路及河雍大街沿线将率先实现供暖,至2021年年底一次管网基本实现全城覆盖,预计供暖覆盖率达60%。截至目前,孟州市集中供暖项目已完成投资1.2亿元。其中,集中供热零次管网(华兴厂到热源厂地段)敷设方面,总长度约4400米,已完成敷设3800米;一次管网敷设方面,河雍大街全长2300米,已全部完成敷设,光华路全长1700米,已完成敷设1500米。下一步,将对光华路、河雍大街30个小区进行二次管网敷设,确保2019年年底集中供热达到7000户,供热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项目建成后,孟州城区将彻底告别“多小散乱”的供热历史,广大群众能够温暖过冬,市民幸福指数将大幅提高,集中供热项目将成为孟州城市新名片。
道路兴则百业兴。孟州市道路建设也是风生水起。S309获轵线孟济路大修工程即将完工。S309获轵线是新乡至济源的主要通道之一,是河南省干线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交通量的增长,重载车辆在交通组成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自2002年通车至今,S309获轵线孟济路段已超期服役并达到大修年限,路面出现了大面积的裂缝、坑槽、沉陷、龟裂等问题,整体路况下降,严重影响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今年3月,孟州市投资6800万元对该路段进行全面整修,项目全长18.026km,近期该项目将建成通车。国道207孟州至偃师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国道207孟州黄河公路大桥是国道207线跨越黄河的咽喉工程,是省“十三五”重点项目工程,也是孟州市“十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总投资23.6亿元,路线全长18.3公里,建设工期36个月。目前,黄河大桥项目已完成投资5.9亿元,预计2021年6月竣工通车。
“四好农村路”是孟州市打出的一张好牌,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催化剂。记者在孟州市采访时了解到,自2017年以来,该市把“四好农村路”创建与脱贫攻坚、全域旅游、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结合起来,累计投入资金2.4亿元,创建“四好农村路”133公里,改造过村路段31个,建设公交站亭116座、游园节点21处,廊道绿化1.16万亩。我省今年5月9日公布的第一批美丽农村路仅有95.7公里,孟州市就占了27.3公里。短短两年时间,孟州市农村的交通环境、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近年来,孟州还坚持把加快城乡公共交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强力推进“村村通”公交和“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截至目前,该市共投入运营公交车辆83台,开通公交线路18条,覆盖该市所有行政村,日均运送乘客1万余人次。通过“四好农村路”建设,孟州市把该市所有旅游资源串联起来,高品位打造“陵、平、滩”3条旅游环线,形成了户户参与、人人受益,具有孟州乡土特色的全域旅游大格局。今年五一期间,该市仅乡村游就接待游客9万余人次,收入80余万元。
(本版照片均由孟州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