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以国家高新区建设统领示范区建设,鼓足干劲、奋起直追,争取早日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核心增长极和中心城市发展的新亮点,成为名副其实的示范区”。示范区标定坐标,铿锵奋进。
旗帜鲜明地擦亮、叫响国家高新区金字招牌,毫不动摇地把国家高新区建设作为核心主业,逐步把示范区打造成改革创新试验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核心增长极(“三区一极”),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探索路径、提供样本。示范区直挂云帆,创新驱动。
以全面提升国家高新区发展质量为引领,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力为核心,以“四个率先”为目标,以高质量党建为保证,示范区瞄定在国家高新区争先进位、高质发展、直道超车。
高质量发展 增速领跑全市
经济增长跑出加速度。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4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22亿元,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亿元,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3亿元,增长8%。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第三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3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市第二,其他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今年共确定重点建设项目119个,总投资418.41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29.48亿元。1~8月份,项目建设共完成投资86.36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66.7%,续建项目完成投资64.51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73.77%;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21.85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51.97%。其中,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6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3.5%。1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1.1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5.7%。一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原工业设计城开园运营,入驻设计类企业9家,省工信委初步确定下半年全省工业设计大赛将由焦作承办;蒙牛四期工厂开工建设;厦工北方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签约落地,焦作将承接厦门厦工装载机全部产能,首台新型装载机已经在焦作下线;韩公教育园区中学部建设快速推进;协调服务的大沙河生态治理、中原路绿化等全市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工业经济稳中有进。1~6月份,40家重点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5亿元、利税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4.9%。工业企业实现税收1.49亿元,同比增长10.3%。36个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6.2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67.8%。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设立2000万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扶持金融、检验检测认证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新引进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6家,新成立通财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实现了私募基金零突破,金融业贡献税收1639万元,比去年同期的76万元增长了20倍,“引金入区”成效显著。焦作智慧金服中心服务范围超2000家。
创新驱动积蓄新动能。高质量完成火炬统计,主要创新指标实现较快增长。专利申请499个,增长26%。规划建设5个科技综合体,新增孵化面积3.8万平方米,新入驻企业、团队80余个;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共建高端工业传感器实验室。
开放发展打开新局面。以“一赛一节”为主线,以打造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为目标,班子成员带队开展招商活动20余批次,对接客商300余人,签约项目25个,总投资125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10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43.5亿元,占年度目标的59%,居全市第一位;实际利用境外资金7577万美元,占年度目标的79.8%,居全市第二位。
体制改革开启新篇章。根据市委通过的改革总体方案,积极稳妥推进机构设置、领导班子配备、人员转隶、岗位聘任制改革等工作。区级设置22个公共管理部门、4个经济管理部门和5个专业化机构,优化了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实行全员聘任制改革,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改革迈出了关键步伐。
城乡统筹迈出新步伐。突出抓好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全力以赴服务新河商务区、河道综合整治等涉及示范区的7个市定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区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建项目6个,完成投资8797万元。深入推进“四城联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突出规划引领,坚持“先改水、再改厕、后治污”,统筹打好垃圾清运、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三场硬仗。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检查评比中,两次荣获第一名,一次获得第二名。深化农村改革,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民生福祉获得新改善。就业创业方面,城镇新增就业2455人。社会保障方面,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8%、100%。教育事业方面,今年高考,宇华实验学校3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一名学生成为河南省理科状元,21年来,全省理科状元首次落户焦作;文昌中学普通类考生一本上线实现零突破。康养事业方面,开启了医养结合新模式。社会治理方面,狠抓平安创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200余件。环保攻坚方面,打好蓝天保卫战。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强化政治统领、基层基础、作风建设、执纪监督问责。在全区249个党支部开展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创建先进党支部24个、达标党支部215个,标准化达标率为95.9%。深入开展“正风肃纪促规范、担当作为抓落实”等活动,凝聚起了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干事创业强大合力。
创新强动能 实干铸辉煌
全力以赴稳增长保态势。紧盯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确保今年各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紧盯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前移10个位次的核心目标,突出抓好创新型产业集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等工作,推动高新区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毫不动摇抓产业上项目。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积极培育新材料、电子信息两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抓好蒙牛四期工厂建设,加快推进明仁年产6亿瓶双纤苏打水项目建设,加快厦工北方智能制造基地建设。实施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新增一个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依托中原工业设计城等平台、中方检测等检验检测机构和浪潮云计算中心,大力发展高技术、高成长现代服务业。继续加大力度引进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机构,规划建设金融集聚区。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发挥辖区聚集有18家检验检测机构的优势,加快建设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导入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创新型产业,打造集工业设计、人才培育、设计大赛、科技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快谋划储备一批,加快开工一批,加快建设一批,加快竣工一批。集中力量资源,全力推进国安电子电磁屏蔽膜、明仁大健康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天宝桓祥金刚石复合片、可屹隆包装、晶华膜技硬质涂层等项目早竣工、早达产、早见效。
持之以恒抓创新育动能。实施科技企业培育行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两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实施科技综合体建设行动,完成创基智能产业园、创业中心改造提升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期、理工大科技园二期等项目,支持总部新城加快发展,以科技综合体建设打造“双创”升级版。实施高端研发机构招引行动,推进高端工业传感器实验室、膜材料联合实验室、“四大怀药”研究院尽快落地。实施创新人才引进行动,积极推进国际人才城等项目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滨河科技创新名城,打造我市创新发展新引擎。
精准发力补短板强弱项。强化规划引领。按照“东扩、南进、西控、北融、中改”的总体定位,形成“一城两轴三区”的城市发展架构。“一城”,即科创名城;“两轴”,即新河现代服务业轴、大沙河生态产业轴;“三区”,即生态涵养区、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完善城市功能。以“一城两河四桥十园五十路”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百城提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城市双修”“四城联创”“四水同治”和国土绿化提速等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服务中心上,保障新河生态治理和商务中心区、东海大道、河道综合整治、中原路和西环路等全市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顺利实施。道路建设上,3年内完成投资28.8亿元建设50条道路,总里程80公里。公用设施上,加快建设中原路到第二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管网,谋划在沙河以南区域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城市管理上,提升智慧城管建设水平。城中村改造上,有计划、有秩序推进,掀起城中村改造高潮。“四城联创”上,确保通过年度验收。破解融资难题上,完善投融资体系,成立新的融资平台,整合现有资源,创新市场化融资渠道,不断提高融资服务能力。推进乡村振兴。统一编制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产业振兴,改善人居环境。瞄准“一眼净、全域净”目标,在全区实行农村垃圾治理市场化运作,实现全域覆盖,确保有效治理。提升公共服务,打通服务村民的“最后一公里”。
坚定不移抓改革促开放。抓好重点改革事项。继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把营商环境优化作为加快发展的“命门之穴”,着力打造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重点推进“放管服”改革,结合市级权限下放,结合外地市先进经验,创新机制、压缩时限、优化服务,早日实现“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窗、最多跑一次”,尽快实现“一个部门管审批”“一枚印章管到底”“办事不出示范区”的目标。提升开放招商质量。组建专业化招商队伍,建立灵活高效的招商机制,实行“1+5+8”招商模式,即1个专业化招商机构、5个专业化园区和8个职能部门,承担相应的招商任务。按照三阶段模式争取项目早日落地。
一以贯之抓环保优生态。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要紧紧围绕“尽快退出倒一,全年退出倒二”的目标和底线,强化污染源头治理、精准治理。大力实施生态功能提升行动。坚持老城“+公园”、新城“公园+”理念,着力打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要坚持以绿荫城、以水润城,启动沁泉湖与迎宾馆水系的贯通工程。
坚持不懈惠民生促和谐。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做好社保基金征缴工作。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安全稳定工作,深化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有效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郭树勋/文 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