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旭
9月13日晚,博园·澜庭叙炫彩灯光节璀璨启幕,浪漫的“心型长廊”、奇幻的“时光隧道”、美丽的“金色麦浪”和触手可及的“星空”……通过灯光和影像构筑的梦幻灯光秀,“澜庭叙”为焦作市民打造了一场美轮美奂、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
流光溢彩的灯光节现场,充分表现了焦作市博园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园置业)对此次活动的重视,而观众用提前到达现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此次活动的热情期待。灯光节还未开始,博园·澜庭叙项目营销中心外便人头攒动。
随着夜幕降临,博园·澜庭叙炫彩灯光节正式拉开序幕。五彩的“时光隧道”,条条彩灯组合在一起,构筑成绚烂奇幻的空间。该项目营销中心前,大片金灿灿的麦穗组合成美丽的“金色麦浪”,宛若群星闪耀,灯火辉煌,在夜空下绚烂夺目。
穿过该项目营销中心,来到景观示范区,万千灯光交相辉映,千娇百媚。树梢间繁星点点,抬头瞬间点点荧光宛若人间星河,一轮轮“弯月”镶嵌其中,触手可得,“把‘月亮’摘下来送给你”,成为当晚最美的情话。
当晚,草坪中央的巨型“月亮”最是亮眼,“月亮”旁有一只可爱的“玉兔”,“玉兔”与“月亮”在周围繁星的映衬下,亦真亦幻,妙趣横生,引来市民纷纷驻足留影。与草坪相望的兰溪庭,成了最佳的观月台,热闹非凡,市民们沉浸在美妙的灯光秀中,久久不愿离去。
“真美呀!中秋节与家人吃过团圆饭,再一起来看灯光秀,这种感觉真的太幸福了。”在博园·澜庭叙炫彩灯光节现场,该项目业主许女士开心地说,“‘澜庭叙’真的很用心,打造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还带给大家很多乐趣。”
前期关注博园·澜庭叙项目的市民都知道,该项目已举办过很多场有意义的活动,不仅给大家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体验,还送来了很多欢乐。一场场精心打造的活动,也传递出博园置业匠心筑宅的决心。
近一年来,本报陆续推出的博园·澜庭叙项目楼盘匠心系列报道,对该项目匠心独运、打造精致楼盘的做法进行了介绍。博园置业早在一年半之前,就开始讨论博园·澜庭叙项目的整体规划设计,并在规划设计时,将景观、休闲、健身、上学、就医、户型、服务、养老等细节一并考虑,始终要求高标准、高品位。
在户型设计方面,博园·澜庭叙项目所有户型均南北通透,至少有3个功能区向阳,同时进深小、开间大,接受阳光照射时间长。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博园置业管理团队和设计公司多次推敲、修改设计方案,目的就是为了给业主一个更舒适的家。
以该项目110平方米3室2厅2卫的设计为例,这个户型南北通透,各个房间的面积分配恰到好处,“L”形厨房连通生活阳台与卫生间形成家政、家务双流线,客厅、主卧、次卧3室朝南,还有2个双明卫生间以及朝南向6米宽景阳台,这些设计将让业主有更舒适的居住体验。
什么样的小区住着最惬意?那肯定是有树、有花园的小区。博园·澜庭叙项目有近6万平方米的园林景观,绿化率达48%,业主可以尽情地徜徉在大自然中。该项目的景观和绿化设计追求和谐自然,采取常绿落叶乔木和常绿落叶灌木的视觉最佳配比,打造四季可观的绿化效果,实现开窗见绿、出门见景,让业主体验公园般的居住环境。
走进刚刚开放的景观示范区,水景灵动,绿植葱茏,景致层层递进,一步一景,如入画中。
物业管理是影响居住舒适度的重要方面。在物业管理方面,博园·澜庭叙项目引进酒店式服务,以星级酒店的人才和方式来管理小区,突出精细、突出服务、突出舒适。该项目为业主提供24小时就医、供餐和洗衣店、钟点工、托老、智能化、刷脸等一系列全方位家居服务,做业主贴心的生活管家。
老人都盼望过上舒心惬意的晚年生活。博园·澜庭叙项目在规划设计时,把养老服务作为一个重要子项来精心打造,在社区养老、集中养老上下功夫。子女们出差了,老人可以选择留在家中,也可以临时托管给小区照顾,服务人员会根据老人的需求,为老人提供集中用餐、分餐和上门送餐等服务;独自在家居住的老人,服务人员可以按需要每天上门提供问候服务,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手段或电话、可视网络等电子设备终端满足老人提出的养老服务需求;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小区将提供钟点工服务,有日工也有小时工;业主家的老人可以集中托养在小区养老院,在家门口幸福养老。
买房子,每个人的诉求虽然不一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为了让生活过得更舒心。上学、上班方便,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老有所依,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家。
匠心精神是从好到更好的一种用心和坚持,也是博园置业管理团队对完美持之以恒的追求。从造好房子,到提供好服务,再到营造美好生活,博园·澜庭叙项目给业主带来高质量产品的同时,还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匠心筑宅,定不负所望。
图① 澜庭叙项目景观示范区的“弯月”灯组。
图② 澜庭叙项目景观示范区繁星点点,“星星”与“月亮”挂在树梢间。
图③ “玉兔”与“月亮”灯组亦真亦幻,很是夺目。
图④ 市民在“时光隧道”灯组前驻足拍照。
图⑤ 流光溢彩的兰溪庭。 本报记者 张 蕊 摄
图⑥ 澜庭叙项目营销中心前广场的“金色麦浪”灯组。
(本文照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宋崇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