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秋高气爽,全市产业扶贫暨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现场观摩会在博爱县举行。观摩组一行到清化镇街道北朱营村天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观摩,田里成片的辣椒长势喜人,院子里红彤彤的辣椒堆放晾晒,满眼都是丰收的喜悦。
“今年辣椒大丰收,一亩地能赚5000多元。我们正在建设辣椒烘干、分拣、加工项目,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将来乡亲们的收入还会更多!”合作社负责人杨天其信心满满。
大家一路走一路看,详细了解天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户发展小麦套种辣椒的带动脱贫模式,对这种依靠产业发展的“造血式”扶贫连连称赞。
小辣椒成就扶贫大产业。天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承接博爱县“一户一亩特产田”脱贫计划,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直接带动脱贫、托管带动脱贫、就业带动脱贫、培训带动脱贫、保护价带动脱贫、“1+6“联盟带动脱贫”六种扶贫模式,辐射带动周边260余户贫困户实现致富增收。合作社积极推广小麦辣椒套种,其中贫困户种植200亩,亩均增收5000元;与贫困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对贫困户的农货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保证贫困群众丰产又丰收,激发他们的种植热情;通过免播、免肥、免辣椒种苗的方式,使112户贫困户节支增收3.8万元。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关键。在博爱县,像天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这样发挥自身优势,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合作社、龙头企业还有不少。该县牢牢把握产业扶贫这个脱贫攻坚的“牛鼻子”,建立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扶贫基地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坚持因人提能、因户增收、因村强特、因乡统筹;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宜游则游的“四因四宜”理念,确定了“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按照“北部林果、南部蔬菜、中部加工服务业”的产业布局,鼓励引导贫困村大力发展蔬菜、林果、怀姜、竹林等特色产业,凝聚脱贫攻坚合力,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在北部山区发展林果种植业,投入资金211.8万元,发展扶贫产业项目5个,带动发展冬桃、樱桃等优质林果2119亩,带动100余户贫困户实现增收,户均收入6300元。寨豁乡成立小底村春冠樱桃专业合作社,打造玄坛庙冬桃品牌,实行统一经营管理,走出了一条依靠特色林果实现脱贫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子。特别是通过举办樱桃节、“冬桃争霸赛”,扩大了品牌效应,催生了观光采摘经济,带动了山区林果业蓬勃发展。
在南部平原发展蔬菜种植业,投入资金930.5万元,发展扶贫产业项目22个,建设半地下式温室12座、大拱棚139座、育苗棚3座,新发展赤松茸种植40亩、山药种植39亩,全县蔬菜复播规模达到20万亩。其中,孝敬镇蔬菜种植面积3.5万亩,有390户贫困户从事蔬菜种植,36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成为农业农村部“一村一品”示范乡镇,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
在中部发展加工服务业,投入资金965万元,发展扶贫产业项目14个,帮助加工服务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解决发展瓶颈,不断拉长产业发展链,提高其带动脱贫能力。位于金城乡的联丰良种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探索建立“粮食银行”,整合周边8个村20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通过“供种—种植—收储”经营模式和“一亩田300元增效”计划,不仅实现了粮食销售的保值增收,而且提供贫困户务工岗位25个,人均年增收1.5万元,提供村级公益性岗位12个,同时带动8个村实现村集体年增收25万元。
产业兴旺,脱贫更实。这组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目前,博爱县23个省级贫困村基本实现村村一个带动脱贫产业,贫困户基本实现产业项目全覆盖,产业发展让全县4313户12980名贫困人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