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太极拳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太极拳一代宗师陈发科铜像落成仪式举行
张绍均:去僵存柔合太极
图片新闻
市朱天才太极拳研究会 开展太极拳“六进”活动
太极拳始祖陈王廷全球公祭大典在陈家沟举行
和式太极拳举办培训班
当代太极拳“传承贡献”代表人物颁奖仪式在陈家沟举行
“双刀王”陈素英:巾帼英豪耀拳坛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10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绍均:去僵存柔合太极
本报记者 高小豹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图为张绍均在练太极拳。
  本报记者 高小豹 摄
 
   

  第十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以来,不少拳友致电咨询,自己刻苦习练太极拳多年,动作套路非常熟练了,可为什么总是动作僵硬、找不到太极拳特有的那种柔顺自然的感觉?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和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市武术名师张绍均。

  “这类问题在太极拳界比较普遍。究其原因,我觉得一是拳理不明,二是方法不当。”张绍均开门见山地说。接着,张绍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

  张绍均说,其实这类问题在《太极拳论》中,有过明确表述,“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尔。”由此可见,这类问题由来已久,太极拳前辈早有认识。但《太极拳论》给出的“处方”是:“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作为经典拳论,张绍均认为,这个“处方”给的是理论层面的指导和原则,而对于初学者,如果不结合具体练法加以阐释,则不容易准确理解和操作。

  那么,如何具体操作呢?张绍均认为,应该从去僵存柔着手。他说,所谓太极拳的练功过程,其实就是:去僵存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的过程。但前期,主要就是去僵存柔。比如,太极拳的功夫层次上,“一阴九阳跟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尤觉硬、四阴六阳类好手”讲的就是去僵存柔的过程。

  什么是太极拳的僵呢?张绍均进一步分析,太极拳的僵,指的是后天培养或先天固有的蛮力倾向、固执倾向、僵化倾向以及不当的用力习惯和应答模式。在体,表现为刻板僵硬、机械做作;在意,表现为意念过重、不懂变通;在用,表现为蛮力顶抗、运化不灵。因此,要找到太极拳的感觉,在太极拳上精进,必须从去僵入手,认识并自觉打破固有的不良倾向、习惯和应答模式,培养合理的、有益的、全新的用力方式和应答机制。在体,中正松柔、虚实分明;在意,恬淡守中、虚灵自然,在用,不丢不顶、舍己从人。

  最后,张绍均说,只有基于去僵存柔的正确理解和习练,才能达到太极拳所说的“懂劲”。在正确的“懂劲”基础上,才能有太极拳的“愈练愈精”,并“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品位太极拳应有的滋味、享受太极拳特有的乐趣。

  ●名师档案:

  张绍均,1967年出生于太极拳发源地河南温县,和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市优秀武术名师,中国武术段位制指导员、考评员,民盟焦作市公共卫生支部主委,市太极拳健康养生研究中心副主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少儿国学》太极拳网络教学栏目特邀主讲,对太极拳文化研究、养生保健有独到见解。

  如果你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有什么困惑,请添加微信号tjqzk,或将你的问题发送至电子邮箱jzrbgxb@126.com,也可编写短信发送至手机13569191591,武术名师将在《名师大讲堂》栏目为你解惑释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