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浴在我国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殷时期就盛行用药物沐浴,以防治疾病。近年来,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文化,针对婴幼儿的多发病,推出小儿药浴、推拿等中医疗法,经过临床验证治疗效果显著。这种不用扎针,只是通过泡药浴、推拿、按摩就能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被称为绿色疗法。昨日,记者走进该科深入了解这种疗法。
药浴治疗 标本兼治
“药浴疗法遵循了中医学原理,讲究的是由外及内,标本兼治。”该科护士长孙文静说,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其皮毛、肌肉等体表组织内连脏腑。《黄帝内经》有“肺主皮毛、脾主肌肉”之论,五官九窍经十二经脉与内脏息息相通。
婴幼儿在木盆中泡药浴,不同方药的气味可通过婴幼儿的皮肤、黏膜、汗腺吸收后,经经络血脉系统的调节或神经系统信息传递起到纠正脏腑功能紊乱、治疗疾病的作用。
记者在药浴室看到,婴幼儿洗浴用的浴盆、水瓢、小床都是木质的。据介绍,药浴室还专门为产妇准备了相应的药浴物品,产妇也可以预约进行药浴,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药浴室使用的物品为何都是木质的?
孙文静说,木头材质的物品结构稳定,药浴时使用的药包含有不同的中草药成分,而金属材质中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很容易与草药中所含的鞣酸发生变化,生成鞣酸铁或鞣酸铜等有害物质,使药效大打折扣,甚至会影响健康。
几天前,该科收治了一名黄疸比较严重的新生儿,经过药浴后患儿的黄疸消除。据介绍,患儿在治疗期间,没有吃药也没有打针,仅通过药浴就达到了治疗效果。为此,患儿家属制作了一面锦旗送到科室,以表谢意。
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病之一。正常情况下,约80%的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最明显,7~14天便可自然消退。如果黄疸出现的时间和程度超过了限度,就是疾病的征兆。
孙文静说,药浴之所以可以治疗新生儿黄疸,是因为使用的中药具有健脾益胃、疏肝利胆退黄的作用,这些中药通过患儿皮肤、黏膜被吸收到体内后,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代谢,加快黄疸消退,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绿色疗法无痛苦
婴幼儿因抵抗力差,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临床常见病有湿疹、荨麻疹、黄疸、风寒感冒、咳嗽、腹泻、腹痛、夜啼、消化不良等;女性从怀孕到生产,整个机体功能会出现紊乱,进而会出现月子病、风湿、肩周炎等疾病。据孙文静介绍,该科推出的绿色疗法,不仅适用于幼儿,也适用于成人,以上这些病症都可以通过中药洗浴、药线灸等方法进行治疗。
洗灸是集古法中药洗浴、药线灸为一体的中医创新技术。古法中药洗浴根据中医理论,利用中药药理效应、药水热效应、洗浴机械效应,达到疏通腠理、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清热渗湿、杀毒辟秽的作用。药线灸利用药理效应及温热效应达到扶阳固脱、升阳举陷、扶正祛邪、调和气血、调和阴阳。两者结合,平泻平补、祛邪扶正、阴阳平和、预防疾病。
孙文静说,人体经中药洗浴发汗排毒、温热解理后,疏通腠理、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清热渗湿、杀毒辟秽,迅速阻断发病环节,诸病由汗而解。洗浴完毕后,医护人员会使用特制灸条,根据五行生克原理及穴位、经络、脏腑关系,以雀啄法灸腧穴等穴位,达到扶阳固脱、调和气血、调和阴阳的目的,从而促进身体康复。
为幼儿实施洗灸时,医护人员首先要对患儿进行辨证,根据患儿的体质现场配药,煮制药水过滤备用。洗灸操作时,将木质的条板置于木盆上,患儿平卧竹板上,将药水加入盆内,待水温降至适宜温度后,医护人员拿着特制药包蘸药水在患儿身体上轻滚、揉擦、洗浴全身。
医护人员在为患儿洗药浴时,会不断加药水使温度保持稳定,并按照先腹部后背部、先头面部再下肢的顺序进行洗浴。洗完后,医护人员会用特制的药线灸,采用雀啄法灸百会、大椎、中脘、神阙、关元、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涌泉等穴位,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目的。
产妇通过洗灸治疗疾病时,药浴室有专门的成人用具,医生先通过诊脉确定患者的体质,对症配置中药,现场熬制过滤后将药液倒入大木桶内,产妇在木桶内薰蒸半小时、洗半小时,再用含有鸡蛋白、银镯子的药包滚头,从而达到祛风散寒、祛湿的目的。
孙文静说,绿色疗法最大的优势就是没有痛苦,无论是婴幼儿还是成年人都很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