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前8个月,我们已经清查出‘僵尸企业’近5500亩需要盘活的工业用地,目前近1600亩工业用地得到了重新利用,保障了12个招商引资的项目落地。”近日,博爱县产业集聚区相关负责人说。该县通过兼并重组、资产转让、二次招商等方式,加紧盘活闲置土地,腾出发展新空间。
一边是新上项目需要用地,另一边是一些企业死滞多年,仍占着大量工业用地。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拓展项目落地空间?该县按照“做好减法、腾出空间、集约发展、精心管理”的思路,在深入摸排梳理“僵尸企业”闲置土地的基础上,县政府出台盘活方案,县发展改革、财政、税务、供水、供电、金融、自然资源等单位和司法机关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采取自身盘活、兼并重组、资产转让、二次招商等方式,区别对待,分类处置,推进“僵尸企业”闲置土地再开发再利用,加快提升产业集聚度和资源配置效率。
深挖细查,摸清闲置家底。该县组织产业集聚区、自然资源、税务、司法等部门人员,对产业集聚区各企业进行逐一排查,深入摸排梳理区内未竣工投产、已关停破产、停产半停产、现生产部分闲置等项目和企业,摸清企业的生产经营、项目投资、土地厂房使用、债券债务、法律诉讼、拖欠税费和职工安置等情况。截至目前,该县共梳理出停产“僵尸企业”和闲置土地37家,总面积约5500亩。其中,停产“僵尸企业”18家、闲置土地19家(宗),涉及司法查封8家,涉及批而未用或低效利用土地7家。同时,该县实行动态管理,“一企一册”建立闲置土地“户口档案”,逐户考察新引进企业资产状况、研发能力、产品质量、市场前景、品牌优势等指标,严把准入关口,确保引进企业有实力、有市场、有发展基础,避免出现二次闲置。
分类施策,实现“腾笼换鸟”。该县打出自身盘活、兼并重组和资产转让“组合拳”,让企业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干起来。一是自身盘活。该县下发限期盘活通知单,引导“僵尸企业”积极谋划项目,从关联行业入手,主动走出去对接邀请同链企业实地考察,通过项目“嫁接”“联姻”等方式,实现自身盘活,并作出书面承诺,限期开(复)工建设和竣工投产。二是兼并重组。该县以郑州市、焦作市等地区工业企业外迁为契机,鼓励县域内外优势企业对产业集聚区“僵尸企业”和闲置土地以兼并、重组、收购、合并等方式开展兼并重组,实现“腾笼换鸟”、挖潜增效。三是资产转让。该县鼓励通过司法拍卖、破产处置、协议转让等多种方式盘活“僵尸企业”和闲置土地,保障企业或个人取得闲置资产资源所有权,有力推动闲置资产资源盘活。今年通过司法拍卖,该县卓诚环保公司140余亩闲置土地成功对接入驻宏源精工车轮(焦作)有限公司年产10万套非道路机械车轮项目,6月份设备已进厂安装,有望实现当年投资、当年投产、当年见效,为企业节约投资700多万元。同时,该县妙字号、瀚宇等企业已进入司法拍卖程序,可望实现司法拍卖盘活。截至目前,该县通过招商引资,已盘活“僵尸企业”闲置土地1200多亩,极大地降低了新引进企业的投资成本,提高了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效率。
“相比重新征地建设,至少能缩短一年半的投资周期。”宏源精工车轮(焦作)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黄成安说,“目前,我们已将现有厂房、办公楼整修结束,设备已进厂安装,能实现当年投资、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博爱这个‘腾笼换鸟’的速度让我们惊讶,各部门贴心服务、为企业解决遗留问题的担当精神让我们感动。”黄成安感慨道,“我们节省的是时间和投资,延长的是博爱汽车零部件的产业链。在博爱,我们一定能实现双赢!”
(陈爱民 王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