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科技创新双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科技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我市与省科学院签订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
图片新闻
科技创新助推焦作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9 年10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创新助推焦作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董柏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在焦作这片沃土上,从来都不乏创新创造的事例。百年前,因煤炭起家的焦作就因拥有我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河南省第一条铁路、第一家银行、第一个电报局、第一个邮政局、第一所医院、第一盏路灯而蜚声国内。焦作的工业发展也因为有了人才和科学技术的支撑和推动,奠定了焦作在河南地域领先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焦作社会经济事业百废待兴,焦作的科技事业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良好的基础推进焦作科技事业较快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焦作的科技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科技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科技与经济结合日益紧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为尽快改变科学技术落后状况,中央审时度势,对科技发展进行全面系统规划。1978年,国家制定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8个发展领域和108个重点研究项目,为新时期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随后,《1986~2000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完成,首次强调了科技发展要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战略方针,促进了技术成果在生产建设中的应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国家又相继研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1991~2000年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等,进一步明确了未来我国科技发展的前景和方向。这一系列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和实施,直接成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向前发展的驱动器。

  我市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长期封闭单一的科技体制被打破,初步形成了创新主体多元化、创业活动市场化的新局面,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等创新主体的科技意识不断增强,技术市场建设不断加快。技术市场已基本成为技术成果转化的主渠道,科技与经济结合日益紧密,经济科技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初步形成。

  科技投入大幅增加,渠道多样化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经费投入大幅增加,渠道由单一的国家投资转向以企业为主,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资体系。2018年,全市科研经费内部支出45.08亿元,是2000年6604.4万元的68.25倍。2018年,全市科研经费外部支出8102.4万元,是2000年891.3万元的9.09倍。2018年,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占研发总支出的比重为95.7%,较2000年的71.7%提高24个百分点,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日益明显。

  2018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研发经费支出达到33.3亿元,是2000年的74.36倍,年均增长27.1%。大中型工业企业依旧是科技创新投入的主导力量。

  科技研发队伍不断壮大,素质逐步提高

  全市参与科技研发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18年,我市拥有科研人员1.8万人,是2000的7.34倍,其中研究人员5400人,占科研人员的比重达到29.9%。在研发人员中,本科学历以上人员7670人,占科研人员的41.7%。大中型工业企业投入的科技人员逐年增加,从2000年开始,以年均11.7%的速度增长,到2018年达到1.3万人,占全部科技活动人员的72.2%,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20.89个百分点。

  科技成果丰硕,成绩喜人

  技术市场自1984年诞生以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1997~2018年,我市共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628项,其中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53项。2000~2018年,全市各类专利申请数累计达3.39万件,其中2018年我市各类专利申请数为5800件,是2000年的276.19倍,年均增长36.7%。

  截至2017年年底,我市规模以上企业及各大专业院校和研究机构专利申请数为2197件,居全省第5位;发明专利795件,居全省第5位。2018年专利申请数为2625件,发明专利1013件;发表科技论文3391篇,出版科技著作129篇,分别比2000年增加578.2%和344.8%。专利技术的实施,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发展。

  截至2018年年底,我市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1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5家;认定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30家,总数位居全省第三;认定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1家,位居全省第五。全市拥有省创新龙头企业9家,位居全省第三;拥有省重点实验室8家,位居全省第五;拥有省院士工作站19家、进站院士20名,位居全省第四。今年1~6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8%,高于全市工业增加值1.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首次突破50%,达54.3%。

  科技机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及各大专院和研究中心建立各类研究机构189个,是2000年的3.1倍,年均增长6.5%。其中,高等学校建立研究机构31个,比2000年增加21个,增长2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究机构153个,比2000年增加126个,是2000年的5.67倍,年均增长10.1%。

  2018年,全市统计的各类研究机构拥有科研人员6406人,比2000年增加4241人,是2000年的2.96倍,年均增长6.21%。立项目(课题)数2857项,项目参加人员折合全时当量10010人/年,参与的研究人员2197人,项目(课题)经费内部支出41.25亿元,分别较2000年增长556.8%、516%、84.3%和3155.7%。统计的各类研究机构科研用仪器设备原价22.5亿元,是2000年的9.3倍,年均增长13.2%。

  新产品产值大幅提高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1098项,是2000年的5.23倍,年均增长9.6%;投入新产品开发费用33.98亿元,是2000年的2.72倍,年均增长5.7%;新产品产值达到332.28亿元,是2000年的69.83倍,年均增长26.6%;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9.59亿元,是2000年的45.28倍,年均增长23.6%。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进入新时代,市委、市政府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尤其是2016年5月份以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焦作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市十一次党代会更是将创新焦作放在建设“四个焦作”的首位。市科技局发挥牵头引领作用,抓住焦作高新区成功融入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成功通过省级认定的机遇,积极推进实施科技支撑工业强市战略、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健康焦作战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工程、产学研结合体系建设工程、科技创新载体与平台建设工程、科技招商引智工程、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工程。我们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有市科技部门在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实施、科技综合体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持续发力,科技创新必将助推焦作高质量发展,助力焦作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