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贫困户这个帽子让不少人争得面红耳赤。武陟县北郭乡索余会村贫困户索罗森却总想把它让出去:“脱贫靠劳动,不能躺在‘政策温床’上!”
今年47岁的索罗森天生没有双手双脚,肢体一级残疾。经过坚持不懈地锻炼,成年后的索罗森基本可以实现生活自理。然而,他的母亲又患上重病,长期治疗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欠下不少外债。
在这样的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下,索罗森本以为自己会一辈子“打光棍”,与贫苦相伴。生活却给了他意外之喜,善良姑娘王桂花被索罗森的孝心和坚强所感动,与他结婚成家。婚后,王桂花先后生下两个可爱的女儿。索罗森在欣喜之余,被一家四口人的生计问题压得喘不过气来。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犹如一道道暖阳,温暖了身处穷苦生活的索罗森一家人。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索罗森夫妻俩都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年补贴6240元;两个孩子享受到了国家教育补贴,每年1800元;家里还有各项产业分红,每年还能分到1500元;同时人身意外险、医疗补充险,阻断了他们“因病致贫”的根源。
政府“兜了底”,致富靠自己。索罗森没有把身体的残疾当成自己“坐等靠”的理由。在扶贫干部的鼓励下,他参加了武陟县残联组织的残疾人电商技能培训,学成后在家里当起了电商客服,每个月的收入补贴家用,妻子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种地,一家人生活得平静和谐。
2018年,在帮扶单位武陟县人民医院的资助下,索罗森安上了假肢,丢掉了轮椅,用双腿迈出了人生的新步伐。
“安装假肢后,我‘动’了起来。种了几亩地,给家人做饭菜,教孩子读书写字,我样样都能干。”索罗森一脸兴奋地说。他安装假肢后,妻子也从家务劳动和务农中“解放”出来,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到一家企业务工,月收入2000余元。
妻子外出务工,索罗森承担起了种地和照顾孩子们饮食起居的担子。播种、灌溉、打药、施肥、收割……家里7亩地的农活,几乎全由他一个人打理。除此之外,他还负责家人的一日三餐,接送两个孩子上学,辅导大女儿写作业,教二女儿学习认字。每天忙碌的生活让索罗森格外充实和快乐,他们家的小院里总是传出幸福爽朗的笑声。
如今,索罗森还有个特殊的身份——“北郭网红”。原来,他一直爱好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忙碌之余,便通过网络短视频平台,播发练习书法的视频。视频中,他虽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用手握笔,但是他用一双残臂夹着笔,写下一幅幅苍劲有力的书法,引来不少网友的围观和点赞,由此成了“网红”。
“这些年政府和各界人士给了我很多帮助,但是脱贫致富还要靠自己。我相信,只要勤劳肯干,一定能带着媳妇和孩子过上更好的日子。”索罗森说着,拿出笔墨和宣纸,认真地写下“争当脱贫光荣户,文明勤劳奔小康”几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