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种植的15亩玉米高产攻关田,亩产高达1103公斤,再次夺得今年修武县玉米亩产冠军,这是我没想到的。”修武县王屯乡东黄村农业科技示范户刘在岗,手捧着金黄的玉米高兴地对记者说。昨日,记者在刘在岗家看到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玉米,连连称赞,并询问刘在岗玉米高产的秘诀。
“种子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刘在岗话语不多,句句精辟。
刘在岗说,今年他种植的玉米品种“百玉393”,是高产、优质、抗逆性强、耐密植品种,按照“微菌拌种促早发,一穴多株增密度;前控根深节间短,后促秆粗穗子长”的高产技术要求适时进行管理。“今年,玉米高产的难点在于雨水少。玉米是一种喜水喜肥喜阳光的农作物,缺啥都不行,但事在人为,人辛苦些,多加强管理,就能保证玉米高产。”刘在岗说得头头是道。
2014年至今,刘在岗种植的小麦、玉米连年获得高产,2017年小麦亩产更是达到824.9公斤,创下全国小麦亩产最高纪录。
刘在岗,身材魁梧,个子高大,2010年以前在煤矿上班,对农业一窍不通。2010年,由于企业效益不景气,他返乡务农,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刚开始,他农技水平不高,所种农作物的亩产量也不高,小麦、玉米亩产只有400公斤左右。2012年3月,修武县农业局局长杨法谊和几位技术人员到东黄村示范田了解小麦苗情。
酷爱动脑筋的刘在岗,看到县农业局领导和农技专家来到自家地头,就如饥似渴地把自己心中的疑问抛给专家:“我种植的小麦、玉米产量一直不高,啥原因?”
杨法谊说:“当了农业科技示范户,你的粮食产量肯定能提上去,先要用有机肥培肥地力。不是有句老话吗,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一听说要让自己当农业科技示范户,刘在岗有些犹豫:“俺种的农作物产量不行,当啥示范户啊?”看到刘在岗犹豫,杨法谊将他:“当不当?不当就算了!”刘在岗盼的啥?盼的就是有专家指导!当了农业科技示范户,还愁没专家指导?想到这里,刘在岗连声说:“当,当,你们叫俺咋干俺咋干!”
2012年9月份种麦前,刘在岗被选上了该村的农业科技示范户。修武县农技人员第一次面对面地给他详细讲解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种麦子前,他的地头堆满了有机肥,在培肥地力的基础上,他用机械深耕加深土壤耕层。他示范种植了最新的小麦品种“山农20”,麦播期间,技术人员亲自上门指导,采用小麦宽窄行种植方式,将原来的7寸行距变为5寸,这样做能在播量不变的情况下使种子分布得更均匀,使幼苗生长得更健壮。
在确保壮苗的基础上,刘在岗在该县农技人员的指导下,采取科学管理方法,后期小麦落黄好、穗数多。2013年,他种植的小麦第一次亩产达700多公斤。近年来,他对农业科技的热情更高、干劲更大,2017年,他种的15亩小麦亩产量达824.9公斤,一举创下全国小麦亩产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