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粮食小县”到“高产名县”,修武县用19项全国粮食高产纪录交上了优秀答卷。从“高产名县”到“品质强县”,农业转型如何撬动?农业美学!用美学理念引导,农业不仅可以从传统走向时尚、从低端市场走向高端市场、从“为胃服务”走向“为舌尖和健康服务”,更重要的是,用美学提升农业发展理念,催生出大批农业新业态和新产业,走出了一条田园景观化、村庄民俗化、农产品绿色化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
田园景观化,品质和风景让农业更美
“云台冰菊名气越来越大,年产值已经突破1亿元,后雁门成了远近闻名的冰菊小镇,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农业美学给我们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0月11日,修武县郇封镇后雁门村党支部书记薛胜利兴奋地说。
一朵云台冰菊,一个特色产业,一个特色小镇,以美学为梯,后雁门村三产融合发展步步登高。运用先进农业技术培育出的云台冰菊,既有医药养生功效,又具美学观赏价值,千亩冰菊盛开的壮观美景引来八方游客,后雁门村被认定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和首批乡村旅游特色村。
近年来,后雁门村建起了韩文公祠、农耕文化一条街、怀药研修院、木耧巷、怀锦堂,形成以冰菊产业为支撑,集药、茶、食、观光、养生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不久前,云台冰菊项目入选省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将获得1000万元奖补资金。
南有云台冰菊,北有云台金谷。修武县五里源乡大堤屯村的金谷园,千亩稻田沿着大沙河两岸次第铺开,醉人的稻香沁人心脾,成群的白鹭在稻田深处翩跹起舞,数千只放养的鸭子在水田里嬉戏觅食,一幅太行山下鱼米之乡的大美画卷尽收眼底。这里生产的绿色富硒大米还没收获就被订购一空,这里的美景更是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和游人,此地还被选为戏曲电影《女婿》的主要拍摄取景地。
在修武农村采访时记者还看到,以阳光玫瑰葡萄为特色的葡萄园、以瓜果为特色的孟村果蔬园、以养生大豆为特色的众德千亩大豆园等,一个个都变成了农产品品质和景色“双修”的休闲观光园。
村庄民俗化,美丽乡村收获美好“钱景”
修武有5个中国传统村落、10个河南省传统村落,民俗文化底蕴深厚。在西村乡长岭村、双庙村等传统村落举行山花农耕节、民俗文化节,村中原汁原味的怀梆戏、村民自产自销的山货、令人垂涎的乡土美食、原生态的田园生活,都让游客享受着“诗和远方”带来的快乐。
王屯乡新庄村用美学“点枣成金”,村里修建了中国枣木文化园、大枣文化长廊、枣文化村牌,连续两届举办新庄大枣采摘节,如今皮薄核小、甘甜酥脆的“新庄大枣”名气日盛,越来越多的游客自驾来到新庄村摘枣,村里的大枣价格也由原来的每公斤4元涨到20元。
七贤镇以美学为引领,依托“竹林七贤”文化,打造“云台小七”卡通形象,以文化IP带动工作创新、形象塑造,通过全新路径提升核心竞争力,已带动总投资1.8亿元的7个产业项目落户七贤镇,“农业+文旅”焕发新活力,每年增加税收300多万元,七贤镇成功跻身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第571位。
农产品绿色化,
健康美才是真的美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美色、美型、美味、美质、美感的农产品在修武随处可见,有可以带皮吃的彩虹西瓜、能够生吃的水果玉米、单吃也很香的富硒大米等,这些产品都是通过“绿色技术”培育出的健康食品。
该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生物菌肥,不打化学农药,有效降解土壤中的重金属及农药残留,产出的粮食果蔬无毒素、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物,完全符合国家绿色健康食品标准,不但外观美、味道美,更带给了消费者健康美。
绿色健康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农民收入也节节攀升。绿棵瓜果风光园生产的“冰糖硒”西瓜1亩地收入上万元,奶油草莓春节上市时每公斤卖到160元;葡萄园生产的有机阳光玫瑰葡萄每公斤售价27元;红利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有机白菜每公斤售价9元。
为生产出更多健康农产品,该县还从深圳引进最新技术,率先开展具有营养、养生、保健等功能的农产品试验示范。采用超级微生物、光碳合肥、硒施宝等生物技术,生产出了富硒小麦、富硒大米、富硒大豆。以中药材为载体,将生物菌植入药材,靠生物菌和药材的共同作用,生产出了“功能大米”“芦荟大米”。
目前,修武已经培育粮食、瓜果、蔬菜科技示范户1000多个,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80%以上,该县生产的绿色健康农产品已经成为百姓“舌尖上的新宠”。
农业美学对传统农业发展而言是一场革命,修武用农业美学驱动农业经济向“体验经济”“康养经济”“功能经济”升级,撬动高质量转型新路径,一幅幅美丽新乡村、幸福新家园的图画在这方热土上徐徐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