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恒亮,温县邮政分公司城区投递班的投递员,投递范围涉及24个企事业单位,3个大型社区,7个街道,240个报刊订户。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工作10余年来,他有苦恼也有奉献,但更多的是收获和喜悦。
刚走上工作岗位时,赵恒亮每天往来于企业单位、普通用户,传递希望与祝福。每每挎上绿色邮包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他的心里充满了阳光。为了尽快熟悉和掌握业务知识,他每天归班后就学习业务知识,练习销票、打日戳,手指打肿了就用凉水冲冲。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几个月时间,他的分报、销票、打日戳的技术就出类拔萃。但不久,他在投递中碰到的问题接踵而至,喜悦随之逐渐消失,苦恼也多了起来。他天天按时出班,按着划定的投递路线认真投送报刊信件,一天跑下来,腰酸背疼,却经常因客户不在家而无法完成投递。碰到这样的情况,他就在第二天把没送出去的邮件带上,再次进行投递,当他找到收件人,兴奋地把邮件送给客户的时候,得到的却不一定是感激和满足,有时还会受到客户指责,感到非常委屈。他感到投递工作真难做,归班后会发一些牢骚和抱怨,单位领导和老投递员得知情况后,就和他谈心,告诉他:“邮政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能怕吃苦受累,要克服困难、耐心工作,不能因一点辛劳和用户的不理解影响投递工作。”他们的一番话,使他深受感动与鼓舞。从此,他认真地从自己的工作中找原因。
他根据自己投递用户的类别对投递路线和时间进行调整。单位的用户尽量在他们上班时间投递,而个人用户尽量在家中有人的情况下投递。方便用户在最短时间内收到邮件,就这样渐渐捋顺了投递顺序,他的工作逐步步入正轨。路段上有位退休老同志,单位为他订阅了报刊,在单位取报刊时,缺报短刊的现象时有发生,得知这一情况,赵恒亮立即把他的报刊转投到家中,让老人不用再跑单位也能如期收到。老人见到他非常开心,总会把一些吃的喝的塞进他的邮包里,对他就像亲人一样。每当投递中遇到“原址查无此人”的疑难信件时,他不是简单地按规定一退了之,而是利用休息时间到居委会和公安局户籍科,认真核对准确的地址和门牌,多方询问查找直到再次妥投。他本着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100多封“死信”起死回生,送到收件人手中。几年来,他投递的报刊、信函几十万件,无一差错、无一丢失损毁、无一有理由申告、无一安全事故,实现“零差错”“零投诉”。
细节决定成败。赵恒亮深切地体会到细节对于邮政服务行业的重要性。在日常投递中,他总是将信件、书报叠放得整齐有序;递交客户邮件时,他总是满脸笑容。时间久了,群众对这个有着憨厚笑容、轻声细语的小伙子留下深刻印象。他不仅奉行细节服务,还奉行“以收促揽,收投合一”的工作理念。每到报刊大收订期间,他积极上门宣传报刊业务,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喜好,为他们推荐不同类别的报刊,使用户能各订所需。他白天为客户挑选目录开票,夜间逐门逐户上门收订,极大地方便用户。在一次收订过程中,他发现有位用户经常购买报纸杂志,就是不订阅,第一次到他家进行收订就吃了个“闭门羹”,但他并没有气馁,多次与用户沟通。原来这位用户住在高层,担心花了钱却收不到报刊,因此才不愿订阅。为了打消用户的顾虑,赵恒亮专门帮他在家门口装订一个信箱,保证报纸杂志妥投到位。该用户非常干脆地订阅了《参考消息》《中国新闻周刊》《环球时报》等。2019年报刊大收订中他收订重点报刊6万余元,在全局名列前茅。
俗话说,生活是公平的,付出越多,收获也就越多,只要肯努力、肯付出,命运一定不会亏待你。2019年8月,赵恒亮被焦作市邮政分公司授予“收订状元”;2019年9月在全省投递员技能竞赛中,赵恒亮取得了邮件开拆处理第一名。
张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