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近日,记者到市中医院人民院区采访时看到,这里环境整洁、温馨舒适。记者沿着明亮宽敞的过道来到脑病科二区,主任谢静红正领着几个年轻医生在查房。“许多人错误地认为睡眠障碍不会影响人的健康,而延误治疗,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其实,长期失眠会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对身体造成多种危害,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另外,失眠也是诱发脑中风的重要因素之一。”记者站在病房门口,听着谢静红不厌其烦地向患者普及健康知识。
待谢静红查房完毕,记者与她接着刚才失眠的话题聊了起来。“失眠在中医上称为‘不寐’,《内经》还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秋冬季节是发病率较高的时候。为什么我们科室对失眠的治疗这么重视呢?因为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酗酒、肥胖等诸多导致脑中风的因素中,失眠是很重要的一项。据大量小样本试验表明,卒中患者睡眠障碍高发。特别是前阶段有关方面对508名首次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后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发现,36.6%的患者有失眠症状。只是当前还缺乏大样本的流行病学数据以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失眠危害性认识的不足,导致人们对失眠与脑中风之间的关系不够重视。”谢静红担忧地说。
“咱们中医对治疗失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记者问。
“那就太多了。”谢静红自信地说,“早在《黄帝内经》中,古人就提出了‘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说法,《伤寒论》《金匮要略》均对不寐的病因进行了归类。可以说,中医在长期的发展中,对治疗失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在治疗失眠上,中医采取辨证论治方法,将病症分为心肝火旺、脾胃不和、痰热扰神、气血两虚、肝郁脾虚等类型。其中,肝郁脾虚型较为常见。在方剂上,有著名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于《伤寒论》,方中柴胡、桂枝、黄芩和里解外,以治寒热往来、身重;龙骨、牡蛎、铅丹重镇安神,以治烦躁惊狂;半夏、生姜和胃降逆;大黄泻里热、和胃气;茯苓安心神、利小便;人参、大枣益气营养,扶正祛邪,共成有和解清热、镇惊安神的功效。还有出自《医学心悟》的安神定志汤,主要适用于治疗心悸、怔忡、失眠、烦躁、惊狂等病症。再就是甘麦大枣汤,这是《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名方,主要成分为甘草、小麦、大枣,具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的功效,对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等症状都有很好的疗效。在日常治疗中,我往往根据患者病情,经常将上边说的3个药方加减合用,组成柴胡安神定志汤,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