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阔笔直的马路畅通无阻,鳞次栉比的产业园区生机勃勃,风景秀丽的公园与周围的景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深秋时节,在武陟县城走走,所到之处依然水碧天蓝、草木葱茏,一派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近年来,武陟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城市建设提质作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建设郑焦深度融合首位节点城市的目标,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引领,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核心,坚持规划引领、项目支撑、统筹推进,着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武陟”。2017年至2020年,全县共谋划百城建设提质项目162个,总投资360亿元,截至目前,已实施项目95个,完成投资119亿元。
加强组织领导 凝聚工作强大合力
作为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首批启动县,该县始终把城市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举全县之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该县成立高规格的城市提质建设指挥部,建立县委书记、县长直接抓,县五大班子领导齐上阵,有关部门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全力推进城市建设提质工程重点项目;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城市建设提质工程暨文明城市创建的意见》等文件,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建设资金保障等方面出台政策措施;将城市建设提质工程列为县委、县政府重大工作督导事项,由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牵头负责,定期督导检查各责任单位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后进,激励先进,树立比学赶超、争当先进的工作导向。
突出规划引领 系好城市发展纽扣
该县按照“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第一粒扣子”的理念,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赋予的郑州大都市区新兴增长中心的重大机遇,积极顺应郑焦深度融合发展大势,围绕“中原制造、北岸水乡”的城市定位,确立“一体两翼、双跨融合”战略格局和建设郑焦深度融合首位节点城市的发展目标。
该县完成了《武陟县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和28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城市生态水系、供水等21个规划已完成评审,水系沿线、龙源路街景等7个重点区域和主要路段的城市设计全部完成,城市设计覆盖率达100%。
今年,该县实施了城市色彩设计、城市文化设计等规划编制,“1+N”的城市建设规划体系逐步完善,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和依据。
增加基础投入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该县坚持老城提质、新城开发、生态打造一起发力,统筹推进。
路网结构不断优化。从2017年9月份起,该县投资4.2亿元实施了“9路2桥”工程;实施了总投资7.5亿元的城区道路及配套设施综合提升工程PPP项目;累计打通一批断头路、卡脖路5条,改造背街小巷3条,城区通达能力显著提升,道路网密度达7.2公里/平方公里。在提升路网的同时,同步实施雨污管网、供气、供暖、供水、强弱电入地等配套设施建设。2017年以来,新建改造雨污管网53公里,敷设供气管网22公里、供水管网15公里、供暖管网32公里,新建换热站12个,新增供热面积160万平方米;完成兴华路、朝阳三路等道路弱电入地20公里,改造红旗路、兴华路等城区道路两侧建筑外立面50万平方米;投资6000余万元,完成了兴华路强电入地工程。
公共服务能力日益增强。该县建成投用仰韶小学,开工建设北贾小学,新增学位1980个;投资5.8亿元的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顺利投用,新增床位600余张,有效解决了群众就医难问题;谋划建设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争取国开行资金1.6亿元;启动了投资2.7亿元的“三馆三中心”项目,正在进行方案设计;完成了二干排集贸市场搬迁,徽商农产品市场、国贸中心商业综合体等一批项目建成运营,建成投用了县全民健身综合馆,在全市率先建成了2个城市书屋,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产业新城建设日新月异。该县实施了总投资30亿元的创业大厦、智能硬件产业港等十大项目,龙泽湖公园、凤仪湖公园、县规划展览馆等工程建成投用;搭建了“三港一中心”等产业服务平台,签约落地项目达44个,大智机器人、阿里云创新中心等一批项目建成投运,产业新城核心区城市形象初步显现。
城市生态不断完善。该县采取PPP模式,总投资11.2亿元实施了全长9.2公里、以“四点一带十五桥”为主要建设内容的城市生态水系项目;围绕水系建设,实施东马曲片区、仲许片区和老城区木栾店文化街区等3个重点区域棚户区改造。
实施综合整治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该县充分发挥城市创建示范作用,开展了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复验和省级文明县城、健康县城试点县创建,以创促建、以创促管、建管并重。
实施城区交通秩序整治,推行“抓重点时间、巡重点路段、查重点违章”管理模式,严厉整治机动车违章占道、三轮车非法营运、非机动车辆违规行驶和乱停乱放等行为;大力开展文明行车、文明行路、文明礼让等文明交通宣传和交通安全教育,市民的文明交通素质不断提升;积极发展公共交通,2017年以来新增公交线路3条,新建公交站点12个,新增新能源公交车35辆,方便群众公共出行,同时新增停车位3937个,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实施城区市容市貌整治,每周二、周五组织开展全城大清洁行动,在全市考核中连续获得第一;开展“达标街道”创建活动,完成了兴华路、红旗路、木栾大道等10条道路整治,有效解决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等问题;开展门头牌匾、户外广告专项治理,拆除违规灯杆广告500余处,改造规范门头牌匾1.5万平方米,清理楼顶、墙体广告3000余平方米,新建改造城区公厕12个,在城区红旗路、兴华路等人口密集路段设置高标准移动公厕6个,市容市貌也明显改善,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复验。
深入实施“三大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道德讲堂、身边好人等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2017年以来,全县新建文化广场25个、文艺舞台10个、文明主题公园5个,绘制文化长廊1.2万平方米,设置公益广告10万余处,2018年年底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县城提名县验收。
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