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时间节点,让我们心潮澎湃。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受阅部队官兵英姿飒爽,尽显威武雄壮,共同展开了气壮山河的强军宏图,全国人民为之沸腾。
怀川儿女多壮志,参军报国展风采。也许您不知道,走在受阅方队最前面的仪仗方队中,身穿空军裙装礼宾服走在排面最中间的是马村区姑娘赵天乙。赵天乙从小向往军营,2014年高考结束后如愿报名参军。经过万里挑一的严格选拔,她成为我市首位入选三军仪仗队的女队员,也是三军仪仗队组建以来,第一批直接从地方招收的仪仗女队员。
天安门前,金水桥畔。96米、128步,是阅兵式“敬礼线—礼毕线”距离。为了“96米上的完美”,赵天乙付出了许多。10月12日,记者在马村街道白庄村见到了回家探亲的赵天乙,聆听了她的阅兵故事。
号令催征程,苦练真本领。
一声号令催征程。2月份,回家探亲的赵天乙接到部队的召回命令,第二天一早,她便赶回部队参加阅兵仪仗方队的遴选。
“作为仪仗女队员,检阅场就是我们的战场,能够在这个光荣而神圣的战场上一展风采,我必全力以赴!”赵天乙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成功入选仪仗方队国庆阅兵集训人员名单。
此后200多个日夜,战高温、斗疲劳是她训练时的家常便饭。今年夏天,赵天乙和战友们在集训,训练场上地表温度高达五六十摄氏度,别说训练,就是站一会儿,也会汗流浃背。她和战友们每天头顶烈日,穿礼服、皮靴,戴手套,托着将近4公斤重的礼宾枪,挺拔地同男兵们一起训练,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纹丝不动。即使颈椎病复发,她仍坚持训练,不敢有丝毫松懈。
仪仗兵必须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为达到要求,除了每天固定训练外,赵天乙还要绑上沙袋加练踢腿。由于长时间高强度训练,她的右脚踝突发疼痛,每走一步都会疼,但为了不耽误训练进度,她硬是咬牙坚持训练了一个多月。直到后来全队组织体检,她才到医院检查,医生嗔怪:“你这姑娘真皮实,脚踝疲劳性骨折这么多天,马上要长好了才来看!”
步幅准、上体稳、踢腿带风……赵天乙动作标准,作为当之无愧的军姿标兵,被安排站在排面最中间的核心位置,成为仪仗方队里位置关键的“钉子兵”。
两上阅兵场,脚步更铿锵。
10月1日10时43分,空中护旗梯队拉开了阅兵分列式序幕。天安门前,仪仗方队高擎党旗、国旗、军旗,沿着长安街阔步前行。看,他们整齐的步伐,挺拔的胸膛;听,他们脚掌落地沉稳有力,口号清晰响亮,气势恢宏。在这支方队里,身穿裙装的51名仪仗队女兵格外引人注目,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快看,天乙她们的队伍走来了。”赵天乙的父亲赵福利在家中看电视直播,激动不已。他和妻子盯着电视屏幕,寻找女儿的身影。赵天乙的叔叔守在电视机前,兴奋地拍手叫好:“天乙巾帼不让须眉,真给咱家乡争光了!”
与家人的兴奋和激动相比,身处阅兵场的赵天乙,想法很简单。“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当方队行进到天安门时,我唯一的想法就是‘标齐’,用最完美的军姿展现中国军人的风采。”赵天乙说。作为“钉子兵”,她除了要走好每一步,还要提醒身边队员走出标准步伐。
128步、96米、1分30秒,赵天乙和队友们出色地完成了受阅任务。令赵天乙印象深刻的是,当方队行进到天安门前时,广场上的观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她深切感受到了身为仪仗队员的光荣。
四年两上阅兵场,赵天乙无比珍视这样的荣耀。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入伍不到一年的赵天乙成功入选男女混编护旗方队,这也是三军仪仗队女兵首次参加大阅兵。阅兵场上,她手握礼宾枪,将女性的柔美和军人的刚毅完美融合,展现出了大国仪仗女队员的夺目风采。
服役期间,赵天乙凭借刻苦和拼劲成为三军仪仗队中为数不多的女士官。2017年7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暨特区政府成立20周年国际军乐汇演中,她和29名仪仗队女队员进行枪操表演,115个动作,全场变换8个队形,英姿飒爽,震撼全场!此外,她还先后执行了俄罗斯总统访华、英国首相访华、德国总理访华等48次重大仪仗司礼任务,展现了别样“中国美”。
“马村姑娘真是好样的!你用完美的军姿展现了大国仪仗队风采,家乡人民为你骄傲!”10月14日上午,马村区马村街道白庄村锣鼓喧天,马村区委书记宗家桢赶来慰问阅兵凯旋的赵天乙,并为她颁发了“马村区征兵宣传形象大使”聘书。
雷霆方阵庆盛典,阅兵场上展风采。从怀川大地到阅兵“战场”,马村姑娘赵天乙的脚步铿锵有力,她用拼搏和实力书写了人生最华美的阅兵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