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宁江东
10月11日,秋高气爽,沁阳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贫困学生张二冬、张月月来到沁阳市西向镇义庄村的一处院子,当两位同学看到院门口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时,赶紧跑过去拉住老人的手说:“胡爷爷,谢谢您为我们发放助学金,我们终于可以安心上学啦!”
老人满头白发,由于患有脑梗,表达不便,但当他得知学生的来意时,眼睛湿润了,老人说:“你们要努力学习,报效国家,回报社会。”
这位老人名叫胡新荣,今年76岁,是沁阳市第一中学原校长。这位老人在40年的教学生涯中,默默资助了像张二冬、张月月这样的寒门学子近200人,资助总金额达80万元,用爱为贫困学子筑起了希望的灯塔。
童年时期,父亲就在解放战争中牺牲,胡新荣与母亲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尽管家庭贫困,但胡新荣学习刻苦,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大学。毕业后,他返回家乡当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在学校,胡新荣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事业,老伴儿李永清回忆说,胡新荣经常在学校与学生们同住同吃,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把学生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在40年的执教生涯中,胡新荣接触到了很多家庭贫困、成绩优异的学生,有的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丧失了上大学的机会。胡新荣每次回家,总禁不住抹着眼泪对李永清说:“娃们太苦了,我得帮助他们。”
尽管胡新荣有4个儿子需要抚养,仅凭夫妻俩的工资已经捉襟见肘,但他还是勒紧裤腰带,每月拿出一部分工资资助贫困学子。
2003年,胡新荣退休,但他没有放弃资助学生,遇到贫困学子还会捐资助学。
2007年,胡新荣患上脑梗,并落下后遗症。躺在病床上,他依旧心系贫困学生。一次,胡新荣躺在病床上,一行热泪从眼角流下,他把4个儿子叫到病床前,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我想把家里的钱捐给贫困生。”儿子们一致赞成:“爸,我们支持您!”
当时,4个儿子都已经参加工作,他们也凑了1万元,让胡新荣出院后捐给贫困学生。从那时起,胡新荣和4个儿子每年都会拿出一些钱资助贫困学生。为了能使善举持续下去,2012年,胡新荣一家人成立了沁阳市第一中学新荣助学基金会,决定每年拿出1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
胡新荣的孩子们在工作之余,每年都要认真筛选贫困学生申报材料,并最终确定20名资助对象。每年,助学金分两批发放:贫困学生读高三时发放2000元,考上大学后再发放3000元。
沁阳市第一中学政教处主任赵永清说,每次发放助学金,胡新荣都不允许学校召开大会。他的身体状况目前比较差,迈脚走路都困难,但胡新荣坚持不让人搀扶,尽最大努力把助学金亲自送到贫困学生的手里。
“尽管行动不便,发放完助学金后,老校长还会主动和老师们一起到贫困学生家里走访,详细询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有一年,一位受资助的贫困学生考上了同济大学,老校长高兴得合不拢嘴。”赵永清说,“老校长不仅在物质上帮助学生,在精神上也给学生送去了关怀,鼓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在学校提供的一份助学金申请表上,记者看到,近年来,接受新荣助学金资助的学生高考成绩普遍非常优异,考上清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的学生比比皆是。在胡新荣的帮助下,这些学生拥有了精彩的人生。
记者手记
执教40年,胡新荣把所有精力都倾注到了教育事业。退休后,他念念不忘贫困学子,竭力帮助他们。他心系教育事业,忘我无私奉献,向社会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他淡泊名利,很多身边人甚至都不知道胡新荣的善举。多年来,胡新荣默默无闻地捐资助学,时光一年又一年,学生一批又一批,他从不图任何回报。在他的影响下,沁阳市第一中学很多老师以及身边的人也加入到了献爱心的行列,越来越多的人为贫困学子捐资助学。身边的榜样胡新荣,我们为您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