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首《一分钱》儿歌,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现在,个别儿童读物把歌词中的一分钱擅自改成了一元钱。对此,有人感叹,时光飞逝,过去的一分钱变成了一元钱;也有人质疑,这样改编经典,难道不是恶搞吗?很多人认为,一件作品流传久了,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维护它的完整性和原创性,这种保护经典的意识是自发的。这首儿歌只代表一种道德符号,对歌词中的一分钱进行现实解读意义不大。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kellykeron:这种改编毫无意义,毕竟,一分钱并非现实意义上的一分钱,而是一种拾金不昧精神的泛指,难道再过若干年,我们还要将歌词一元钱改成十元钱吗?
@清宵听雨夜梦归:与时俱进是应该的,但我们不能随意改编经典,否则会曲解作品的本意。
@益昌人:一分改一元,精神被“读偏”;原创当尊重,传唱是经典。
@工程师-作家-湖南大学讲师张闻骥:一分钱不仅指狭义上的一分钱,更象征一种拾金不昧的精神,这是需要我们传承的精神。我认为,将歌词中的一分钱改成一元钱,真没那个必要!
@风开季节: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必须尊重原创者的歌词,不能改编,更不能恶搞,应该让其以原汁原味的形式传唱下去。如果人人都想随意改编歌词,那么,又何来经典儿歌呢?增强版权保护意识,应该从娃娃抓起!
@秋泉12:改编《一分钱》儿歌的歌词,就是对经典歌曲的曲解与不尊重。儿歌《一分钱》传唱了一种拾金不昧的时代精神,我们应该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没必要自作聪明地将其改编。
@常少杰1:将歌词中的一分钱擅自改成一元钱,是对原创作品精神和价值的曲解,纯属恶搞。我们可以改编文艺作品,但在与时俱进的同时,还要对原创作品心存敬畏,更要尊重历史和原创作者,绝不能哗众取宠,亵渎经典。
@心雨zyh:无论经典儿歌中是一分钱还是一元钱,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传承好拾金不昧的精神,只要精神不变、主旨不变,改编就不算恶搞。
@莫莫的时间:考虑当代人的实际生活与感受,对儿歌进行适当地改编有何不可?我认为,“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元钱”是接地气的表现。
@江苏日月江南:无论是一分钱还是一元钱,捡到后主动交还失主,就是一种美德,这是个人素质的体现,大家不必纠结于金额多少,只要从细节之处培养人们的美德,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不知潇湘在何处:一分钱也好,一元钱也罢,只要捡到就应该交还失主,这是一种善意,更是一种美德。
@一更时分:《一分钱》是几代人传唱的经典儿歌,稍作改动,就会引起巨大争议。说到底,现在的好作品太少了,人们才会如此珍视经典。其实,与其纠结于歌词改不改、如何改,倒不如想方设法提高创作水平,让孩子们有更多高质量儿歌传唱!
【下期话题】
建筑围挡披新装
养眼,我市建筑围挡开启“美颜模式”!日前,记者从市“四城联创”指挥部了解到,为建设“精致城市、品质焦作”,作为助力“四城联创”和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重大举措,我市近日对建筑围挡进行了创意美化,强力打造城市新的风景线。围挡上的标语,按照“尊重美学规律,配图与宣传内容相匹配”的原则设计,适当增加了一些与内容相符的简洁图案、彩色图案,比如选用了云台山等景区、太极拳、绞胎瓷、龙源湖等焦作元素。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聂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