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①)今年,该社区党支部根据党员分布情况,成立了楼院党小组和居民议事会,建立了物业公司与居民议事会联席会议制度,并在每栋楼或多栋楼推选出党员中心户,党组织在居民自治中发挥重要作用,马月山等一批党员居民从楼院创建的局外人变成了参与者。人心齐、泰山移,现在的东方明珠小区杂乱现象没有了,环境变美了,居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
党群共建:“小手拉大手”
在待王街道的孩子们心中,积攒一张小小的“验收卡”成为一种时尚。这是一张什么样的卡片呢?原来,待王街道与待王学校、焦作七中联合开展“小手拉大手”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由学生带着家长进行房前屋后整治,完成一家、验收一家、合格一家,发放一张人居环境整治验收卡。学生们还通过“一带二”“一带三”的形式,带着同村的七大姑八大姨参与到活动中,构建了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环境整治推进模式。目前,已发放人居环境整治验收卡5000余张。
待王村推行“1+N”网格化党建工作模式,将全村分成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个片区指定1个街长,每个片区下面又划分为不同的N个网格,由责任心强、有威信的党员担任网格长,对网格内群众房前屋后杂物乱堆乱放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时,召开村两委会、党员会、群众代表会等多层次的会议,动员党员和群众代表发挥表率引领作用,带头参与到“四城联创”活动中。就这样,待王村的党员、群众代表都行动起来,形成了共创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
如今,走在待王村待丰路上,只见路面是刚刚铺设的12米宽的柏油路,道路两侧150余家商铺招牌全部更换一新,还新建了花墙,铺设了草皮,以前坑洼不平的待丰路颜值大大提升,成了村民口中的“民心路”。据了解,自7月8日起,该村高标准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累计投入资金400余万元,整体村容村貌有了显著提升。
为民创建:让老百姓得实惠
先来看一组数据:计划投资9300余万元新建改造10条城市道路,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4500万元;
投入750万元,以鸿运国际商城绿化提升项目为抓手,对入市路口形象进行提升;
投入160多万元,对城区15条主次干道路面破损和坑洼积水、人行道、盲道等市政设施进行维修;
投入2000余万元,对部分居民楼体进行建筑节能改造和外立面美化,改变脏破形象;
投入350万元用于老旧楼院治理创建,并发放20万元奖补资金激励先进、鼓舞干劲。
以上是今年马村区在城市建设方面的部分投入,这些投入以民生为先,提升了城区面貌,改善了居住质量,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在老旧楼院创建工作中,马村区鼓励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等主动认领,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集资捐款700万元,全部用于老旧楼院整治。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共整修20多栋楼的楼顶,硬化地面约4000平方米,绿化3000平方米,粉刷墙体楼道3万平方米,清理垃圾1200多立方米。
丽景小区是南水北调搬迁安置小区,硬化、绿化、亮化不到位,小区环境脏乱差,群众意见很大。2017年以来,马村区先后投入资金1300余万元,对丽景小区全面改造提升,建设了塑胶环形跑道、篮球场、门球场和羽毛球场,设置了健身器材,清理了私搭乱建及菜地,硬化了地面,种植了花草树木,实现了亮化和监控全覆盖,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许多居民从最初抵制清理楼道乱堆乱放到自发清理门前杂物,从垃圾随手乱扔到自觉将垃圾扔进垃圾桶,成为小区环境的守护者。
全民共建:凝聚创建合力
马村区创新探索实施“双评比双积分”制度,即在楼院党组织之间开展“创建引领作用发挥”评比,在楼院单元与单元之间开展“动手参与创建成效”评比;同时,通过评比为楼院党组织和每个单元累计积分,根据积分进行奖惩。这一举措切实增强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荣辱感,激发了全民共建的热情。
东苑社区组成环境清洁队、交通执勤队、文明劝导队等志愿服务队开展文明志愿服务,按照积分管理制度,结合社区组织建设、“四城联创”老旧楼院改造等中心工作,评选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志愿者”,激励党员群众为社区建设添砖加瓦。
九里山街道九里山社区由于楼院基础设施差,创建工作推进缓慢,在2017年全市“四城联创”评比中领了蓝旗。面对蓝旗,九里山街道提出“拆旧建新,彻底改善楼院环境”的思路。拆迁之后如何规划建设楼院新环境?大家通过居民议事会讨论,决定把拆迁腾出的空地硬化成停车位,并且对周边进行绿化,美化楼院环境。该街道党工委尊重居民议事会的决定,并据此进行拆旧建新。一时间,张国保等一批党员干劲十足,奉献在社区创建一线;曹梦竹等一批居民从楼院建设的局外人变成了参与者。如今,九里山社区西街楼院实现了从落后楼院向先进楼院的逆袭。
从局外人到局内人,从不理解创建到积极创建,从创建为民到人民创建……当每一位马村人都在为马村增色添彩的时候,相信马村一定会变得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