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②)2018年,我市完成了配电网305个项目建设;新敷设天然气中压管道95.86公里,改造老城区燃气管网90公里。
——热源侧改造方面,2018年创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以来,全市完成清洁取暖改造2711.59万平方米。其中,“双替代”累计完成16.07万户;集中供热敷设管网115.01公里,累计完成956.6万平方米,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6%。
——建筑能效提升改造方面,全市完成建筑能效提升改造217.33万平方米,改造1.95万户。
——清洁取暖配套工程方面,2015年至2017年,我市在河南省率先对全市城乡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完成了拆改,累计拆改锅炉1722台,合计3832蒸吨。截至目前,全市气厨炊改造累计完成7.4万户,完成洁净型煤生产中心及配送网点撤并21家。
——空气质量提升方面,我市2018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6.75,较2016年下降19.1%;2018年PM10、PM2.5分别为117微克/立方米、67微克/立方米(剔除沙尘天气为109微克/立方米、63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下降了33微克/立方米、18微克/立方米,完成省定目标。
自开展冬季清洁取暖工作以来,我市累计减少用煤量折合标煤约69.8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551.3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661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010.8吨。
清洁取暖建设还为我市经济建设培育出了新的增长点。试点工作一年来,我市清洁取暖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引进了总投资约30亿元的环保装备产业园项目,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据统计,我市在清洁取暖项目上共完成投资约32亿元,间接带动勘察、设计、监测、咨询、施工、生产、销售等行业快速发展,预计带动投资100多亿元,给焦作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蓝天与温暖兼得的焦作实践
清新空气人人需要,温暖过冬同样重要。如何做到既守护蓝天,又兼顾百姓的幸福生活,把为民惠民的好事办好,考量着党和政府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考验着我们的执政执事能力。
我市通过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实现蓝天与温暖兼得的焦作实践,有如下几点启示——
启示一: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为完成任务奠定了基础。建设伊始,我市就结合任务,分领域制定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责任,并指导县(市)区实行挂图作战,规划到县、任务到乡、具体到村,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通过挂图(沙盘)作战,进一步将工作任务压实压死,替代一个销号一个,为确保按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任务提供了保障。
启示二:上下齐心,责任明确,为完成任务提供了保障。工作中进一步压实责任,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签订了清洁取暖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县(市)区政府的主体责任,形成协调会议机制,随时协调解决问题,加快工作进度,为圆满完成清洁取暖任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启示三:广泛宣传,典型引导,为完成任务提供了捷径。我市利用多种媒体,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参与“双替代”供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变“要我替代”为“我要替代”,较好破解瓶颈制约。指导县(市)区在敬老院、福利院、卫生院等公益场所建设供暖设备集中展示点,使其成为清洁取暖设备的展示中心、示范中心、推广中心、培训中心,真正把“双替代”供暖工程打造成温暖工程、幸福工程。
启示四:强化监督,全程管理,为完成任务提供了支撑。我市出台相关制度规定,引入第三方评估评审,实行绩效评价社会监督,确保工作实效。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家里实地调研检查,及时开展确村确户和建档立卡工作,实施规范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工作开展。在“双替代”工作中,结合实际,探索推广“六步工作法”,即强化宣传、入户登记、工程改造、清理煤炉、三级验收、建档立卡,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加快工作进度,保证替代质量,得到了省级领导肯定。
据悉,我市下一步还将通过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电能替代打包交易等,确保清洁取暖工作的稳定、有效、可持续,着力通过3年试点,有效推动能源生产革命、消费结构和群众生活方式变革,实现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为京津冀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贡献焦作力量。
向雾霾亮剑,让天空更蓝。随着清洁取暖的持续推进,370多万焦作人必将在更多蓝天白云下,度过一个个安心、舒心、暖心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