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谷歌公司研究人员领衔的团队宣称成功演示“量子霸权”,相关论文全文被英国《自然》杂志正式发表。该团队研制了一个包含53个有效量子比特的处理器“西克莫”,它在测试中仅用约200秒就完成当前全球最好的超级计算机需要约1万年才能完成的计算任务。
对于谷歌宣称实现“量子霸权”,业内各方看法不一。有的学者高度评价该成果的价值,但以IBM公司为代表的“反方”则认为,IBM研制的超级计算机在两天半内就能完成谷歌所展示的运算量,所谓实现“量子霸权”的说法误导公众。
作为竞争者,两大巨头的争议孰是孰非,至少从技术层面看,一般读者难以评判。但是抛开技术争议,量子计算相较于传统计算具有颠覆性的革命意义,为人类突破计算处理极限展示了令人振奋的前景。
“量子霸权”概念提出者、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约翰·普雷斯基尔曾撰文说,“量子霸权”是用来形容量子计算机可以做传统计算机做不到的事情,而不管这些任务是否具有现实意义。他希望通过这个术语向人们强调,基于量子物理学原理的信息技术正方兴未艾。
当然,任何基础研究的应用都需要渐进累积演化的过程,从“量子霸权”到量子计算商用需要多久?即便像谷歌首席执行官孙达尔·皮柴这样乐观者的估计,至少也需要10年。
人类社会正处于信息化时代,量子计算可能带来实现人类计算能力的革命性提升,甚至会改变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化节奏。正因如此,人们对量子计算的未来充满期待。当前,世界各国都看到了量子计算的潜力和前景,各国科研人员在多个技术路径齐头并进,持之以恒地探索。
量子计算前景正激励着全球众多优秀的物理学家、电子工程师和计算机科学家全力以赴。然而,科技的进步从来都是漫长的历程,量子计算的前行仍要经历难以预知的旅途。对于谷歌取得的成果,理性的观察和不过度炒作,才是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