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日前,记者随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视察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时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公安部门始终保持对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全力护航北山治理工作。特别是2017年3月《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以来,全市已查破环境污染及破坏环境资源类刑事案件141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474人,收缴炸药952公斤、雷管1182枚、易制爆危险化学品851公斤;查处环保行政案件126起,拘留130人。
严厉开展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市公安局坚持“严管、严防、严治、严打”的方针,突出“企业自查、行业检查、重点抽查”三查并举,深入排查解决民爆物品、烟花爆竹、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隐患,严厉打击非法制贩使用爆炸物品违法犯罪,集中查破一批非法制贩使用爆炸物品案件,抓获一批违法犯罪人员,捣毁一批非法制贩爆炸物品窝点和网络,收缴一批非法爆炸物品,整治一批爆炸物品安全隐患,维护了社会安全,护航北山治理工作。“对查获的涉爆案件,做到‘发一破一’,对涉案的危爆物品上查来源、下查去向,做到源头没有查清的不放过、贩运网络没有摧毁的不放过、制贩窝点没有端掉的不放过、在逃人员没有抓获的不放过。”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
以“打”开路,向环境污染违法犯罪发起猛攻。在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中,市公安部门壮大打击力量,针对跨区域、系列性、涉网络的破坏生态环境重大案件,一律挂牌督办,加强专案攻坚,确保打击到位;坚持重拳打击,探索形成了“宣、排、挖、技、联”五字战法,强化线索核查、强化一查到底、强化全案收网,确保打出声势形成震慑;加强联动执法,建立内部多警种协同作战机制,并加强与检察、法院、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河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凝聚合力,确保案件快检、快办、快诉。
2017年以来,我市成功侦破1起公安部挂牌督办案件、7起省公安厅挂牌督办案件。特别是侦办的“马村7·26非法倾倒危险废物案”,成为全省首例全链条打击非法处置污染物环境案件、首例成功赔付案发地生态环境损失修复案件,已支付生态环境修复赔偿款1900余万元,被省公安厅评为样板案件,予以推广。
打组合拳,最大限度挤压违法犯罪空间。市公安部门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密集组织开展了打击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击洋垃圾专项行动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专项行动等一系列打击行动,打出了一套有力有效的“组合拳”。尤其是今年已连续侦破2起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目前抓获犯罪嫌疑人20人,逮捕12人,涉案金额70余万元,有力打击了破坏环境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另外,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公安机关配合生态环境、水利、河务、自然资源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8次,共出动警力54人次,维护了行政部门的执法安全,保障了我市破坏环境违法犯罪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大限度地挤压了违法犯罪空间。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要求,要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对私挖滥采行为坚持“露头就打、绝不手软”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巡查打击力度,持续改善北山生态环境。要加大对群众举报案件的查处力度,把破坏北山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经过我们持续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北山将成为我市绿色产业的支撑点、转型发展的试验区、市民休闲康养的后花园,成为造福子孙后代的生态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