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就是养成习惯。”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华古诗文就是华夏文明的精髓,通过古诗文诵读可以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古诗文诵读使学生知感恩
在课堂上,我用《弟子规》的内容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指导,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让他们逐渐变得懂事,变得心胸宽广,变得学会尊敬长辈与老师。比如,《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教育孩子恭敬地聆听父母的教导,当孩子做错了事情,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通过长时间的学习,我从一些家长的反馈中得知,一些孩子在家里能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懂得尊敬父母,比如王宇在家吃饭时,不会再把自己喜欢的菜端到自己跟前,吃完饭后还会帮父母收拾碗筷;李晨月在妈妈生病时,会主动给妈妈拿水果、倒水,还会帮妈妈洗碗、扫地;贾思涵不再跟父母顶嘴,在家里还能做到谦虚礼让……
古诗文诵读让学生懂文明
现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什么事情父母都会满足他们,不会让他们受到一点委屈。这样,孩子什么事都不用做,也不会做,做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其他人的感受。比如,在学校经常会有学生向我告状:“老师,他把我的本子放到一边了。”“老师,他把我的书包弄歪了。”“老师,你不公平,光表扬他不表扬我。”很少有学生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觉得都是别人做错了,自己没有错。如果这些不良行为不能及时纠正,可能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影响。自从读了《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过故人庄》等古诗后,我启发学生要做到心中有他人,在他们心中播撒了友爱的种子;诵读《弟子规》以后,很多学生明白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的道理。
总之,古诗文诵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不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为学生将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