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9日是第14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预防为主,远离卒中”,口号为“远离卒中,从健康生活开始”。昨日,记者采访了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黄华,请他来谈一谈脑卒中这种疾病的危害以及预防方式。
一个让人痛心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结局让人痛心,希望看到这个故事的人都能善待自己,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疾病的困扰。”黄华感慨地说对记者说。
故事发生在2018年12月的一天,主角是一名40多岁的男子。
这名男子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网店,和妻子俩人负责网店生意。由于工作原因他经常熬夜,平时爱吃肉不吃蔬菜,几乎不参加任何体育运动,也没有体检过。黄华说,这名男子发病很突然,送到医院时已经昏迷。从家人的描述和对男子进行检查后,初步判断为脑出血。
随后,这名男子被送到放射科检查,CT扫描结果证实了黄华的判断:大面积脑出血,脑疝。
黄华立即找患者家属谈话,说明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方案。黄华说:“患者家属问我,救过来的可能性有多大,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是否可以恢复正常。患者亲属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作为医生,我有责任告诉他们实情,不手术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手术后要看患者自身恢复情况,但成为植物人的可能性很大。”
患者家属抱着一线希望,选择手术治疗。由于患者平时不注意保养身体,这次发病又很突然,患者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经过多次抢救最终也没有保住生命。
后来,患者的妻子来找黄华办理相关手续时自责地说:“如果当初我不让他吃那么多肉,让他多锻炼身体,经常体检,也许他就不会丢掉性命。”
黄华说,当时,他不知道该如何安慰这位刚刚失去亲人的女子,最后只能提醒她注意身体,不要让悲剧重演。
黄华说,在临床工作几十年,抢救的脑出血患者不计其数,很多患者因为发病急、出血量多,即便经过手术保住了生命,可预后并不好,有的成为植物人,有的会重度残疾,根本没有生活质量可言。
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降低患病风险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一人可能罹患脑卒中,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约有四分之三的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或生活不能自理。
黄华说,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由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脑卒中可防可治,大家只要改掉暴饮暴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定期检查血压,建立身体健康管理档案,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就能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黄华说,脑卒中有8个主要的危险因素,分别是高血压、房颤、吸烟、高血脂、糖尿病、很少体育活动、超重或肥胖、卒中家族史,如果具备3个以上,就属于脑卒中的高危人群,需要及早排除危险因素,这样才能有效控制脑卒中。
预防脑卒中的关键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是吃得健康。成年人每日摄入的盐应少于6克。有研究显示,我国有80%以上的人日均盐摄入量大于12.5克,是推荐量的两倍还多。摄入过多的盐会增加高血压、中风等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因此,控制盐分的摄入是健康饮食的基础。此外,各种食物的摄入量应该保持“十个网球”原则,即肉的摄入量不超过1个网球大小;主食(米、面、谷类等)的摄入量相当于两个网球大小;水果的摄入量不超过3个网球大小;蔬菜的摄入量不少于4个网球大小。
其次是要保证有效的运动。研究表明,对身体最好的3种运动分别是挥拍类运动、游泳和有氧体操,但结合不同年龄、不同的身体状况,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此外,也可以选择爬山、慢跑、健步走、力量锻炼、弓步练习等运动项目。
第三是戒烟限酒,避免久坐,注意天气变化,保持情绪平稳。
黄华说,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战胜脑卒中,才能让自己健康、家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