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②)总长170公里的“陵、平、滩”旅游环线、“陵区天路”获孟线等,让发展全域旅游有了更加充足的资本,11月3日,该市还以“四好农村路”为主要赛事路段,举办“隆丰杯”乡村振兴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5000余名选手将在“最美赛道”上竞技驰骋。
紧盯“如厕难” 厕污同治解除群众“后顾之忧”
在孟州农村,有几段顺口溜之前广为流传:孟州农村一大怪,家家门口厕所盖;苍蝇满街飞,臭气熏全村……充分反映了当地群众对旱厕给生活带来的不便。
小厕所,大民生。主题教育伊始,孟州市便下定决心,推进“厕所革命”,改厕治污一体推进,补齐群众美好生活短板。
孟州市在城郊村、乡镇政府所在地及产业集聚区内的42个村敷设污水管网,推广水冲厕所,由城市污水管网集中处理;在经济条件较好、人口相对集中的77个村建设污水处理站,并敷设管网与农户贮粪池连通,进行无害化处理;在集体经济较强、区位偏远的53个村,联村联户建设规模较大的三格化粪池,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建设改造不易,长效管理更难。孟州市建立了三级技术服务体制,市级成立服务中心,11个乡镇组建技术组,村级配备专业技术员,搭建全覆盖技术服务网络。该市建立了乡镇后期管护体制,乡镇确定专人,对采用三格化粪池的村定期抽取粪污,供种植大户使用。建立的村级管理运行体制,聘请离任村干部、老党员担任义务巡查员,制定保洁、检查制度,并对工作成效开展检查评比,推动问题及时解决。
截至目前,孟州已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4.9万户,占总任务的83.5%,实现了院外厕所进院、简易厕所拆除、卫生厕所普及“三个百分百”,不但讲文明、讲卫生成为新风尚,而且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联户带动机制也通过行动得到了强化,党员干部更有劲头,群众更有了奔头,整体满意度显著提升。
紧盯“出门难”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打造“群众身边花园”
市容旧、绿地少、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孟州市民反映比较突出。为积极回应群众新需求,孟州市妙笔生花做好国家园林城市创建这篇大文章。
立体增绿,倾力打造绿城。建成了公园、小游园、街头绿地29处,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实行多层次绿化,控制绿地中单纯草坪面积,乔、灌木所占面积增加至72.75%,实现绿化种类与配置层次的丰富;严格执行“绿色图章制度”,新建改建项目绿地率不低于35%,结合“园林式居住区”“园林式单位”评比,提高绿化水平;严格执行城市道路绿化规划,20条主次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
强化管控,创建宜居环境。编制了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将韩愈文化融入广场、公园、道路绿化中,利用植物造景,增加人文特征;建成防灾避险公园绿地25处,提升应急功能;推进节约型绿化建设,建设率达70.2%;城市主干道95%的沿街单位进行了垂直绿化、拆墙透绿或拆房建绿,丰富了沿街景观。
完善设施,强化社会保障。公共供水综合合格率达100%,稳定达标;城市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场稳定运转,清扫清运保洁处理经费由财政供给,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区道路总长153.2公里,城市照明亮度、密度达到国家标准,集中供热一期项目建成,公共设施日益健全。
目前,孟州市“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已经通过验收,王园线被评为全省第一批“最美农村路”;“厕所革命”98个村实现整村推进,改厕治污一体推进的做法受到省政府肯定和推广,相关做法被省委办公厅以约稿形式上报中央办公厅;10月9日,国家园林城市创建通过了住建部专家现场考察验收。
经过主题教育洗礼,孟州市广大党员干部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打造出了城市绿色宜居、道路风景如画、文明卫生蔚然成风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