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深秋时节,霜风初起,杨延军放下手中刚刚填写完的扶贫困难户表格,想起周敬敏的鞋帮加工厂近来销路不畅,便匆匆来到厂里了解情况。
“听说产品近来销售情况不太好,是咋回事?”看着仓库里堆积的一摞摞鞋帮,杨延军关切地询问。
“也没有什么,主要是这段时间村里忙着收秋播种,劳动力少了点,往外送货的人和车辆吃紧。”该厂负责人周敬敏说。
杨延军连忙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本,记下了周敬敏的话,说:“你放心,我会尽快想办法解决。”说完,杨延军赶回村委会组织人员商量解决办法。
“杨书记给我们办了好多实事,解决了很多难题,我们为这样的书记点赞!”周敬敏说着就竖起大拇指。
2018年7月,市纪委监委派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副组长杨延军自愿报名并被选派到市纪委监委对口帮扶村——温县招贤乡中辛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刚一上任,杨延军就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农户家中了解情况,和村干部、老党员交谈,看望贫困户。他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记下每次交谈的内容和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杨书记到俺村后,经常到地里挽起裤腿、撸起袖子,一脚泥、一身汗地帮助我们浇地、收庄稼,还询问种地的情况,问我们有啥想法,可和气了!”提起杨延军,贫困户王国齐、王志温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激之情。
为尽快掌握村里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民情,农忙时节,杨延军经常到田间地头,帮助困难户收割庄稼、浇地,以至于他刚驻村没多长时间,皮肤就变得黝黑粗糙,手掌磨出了泡,小腿肚子上留下道道伤痕。
中辛村到底穷在哪?贫困户到底是什么原因致贫?经过深入摸底,杨延军了解到,这个村有耕地120.6公顷,其中一半是黄河滩地。以前的中辛村全村无支撑产业、无集体经济、无像样街道,贫困户多、闲散人员多、破旧房屋多,被戏称“三无三多空壳村”,2009年中辛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397人,贫困发生率达31%。杨延军还了解到,这个村每到农闲时节,许多人无事可干,不是聚在一起打牌,就是蹲在路边唠嗑,守着一亩三分地生活,封闭落户思想观念严重束缚了他们脱贫致富。
无论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帮助乡亲们打开尘封多年的封闭落后的思想观念之“锁”才是关键。于是,杨延军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了脱贫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在村里开设了种养殖技术培训班,从市、县邀请农林专家对闲散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带领村民到外地考察学习,并率先组织有创业梦想的积极分子通过流转土地等办法,开展种养殖试验,多方协调为创业贫困户办理贴息贷款,仅2018年就帮助29户贫困户申请小额贴息贷款145万元。同时,为创业贫困户协调解决销售、招工、场地、用电用水及消防设施、信息发布等困难,想方设法扶持农户创业,积极扶持贫困户周敬敏发展鞋帮加工项目、贫困户王立安发展农耕服务队、贫困户杨立山发展木材加工作坊、贫困户王国齐发展农资化肥销售、贫困户王志温发展卤肉加工,还帮助农户王志中发展食用菌种植、王国庆发展箱包加工、王小才发展橱柜加工、王巴玲发展农机销售等。
“脱贫致富路上不能落下一个人。”杨延军始终铭记这句话。村里有一些因身体原因和患大病致贫的贫困户,他们摆脱贫困的愿望十分强烈,看着别人快速致富,而自己只能“望洋兴叹”。这时,杨延军没有忘记他们。
2018年12月,杨延军入户走访来到了贫困户王红专家。王红专今年58岁,患有脑瘤,曾经做过两次大手术,手术之后落下了残疾,走路不方便,视力也受到一定影响。家里有两个男孩,一个在县城打工,一个在郑州上学,家里活主要靠王红专的爱人硬扛着。王红专的爱人种植了0.23公顷的铁棍山药,但是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也没有人力销售。杨延军到他家一看,三四千公斤山药堆了满满一屋子。临近春节了,铁棍山药再不赶快卖出去,就可能出芽,更没法卖了。杨延军非常着急,拍了几张照片,编写了一段话,就发到微信朋友圈和单位的微信群,同事、亲朋好友看到后都很支持,积极转发。接着,不仅焦作的爱心人士纷纷购买铁棍山药,连远在广东、陕西、河北、深圳的陌生爱心人士也纷纷跟杨延军联系,慷慨解囊购买铁棍山药,不仅王红专家的山药很快销售一空,村里其他农户的山药也跟着卖了不少。后来还有外地朋友联系杨延军,把明年的山药都预定了。就这样,村民亲切地称杨延军为“山药书记”。
村民摆脱了贫困,但村集体经济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要有殷实的“家底”。没有“家底”,乡村振兴、“厕所革命”、道路整治、文化设施配套就无法推进。中辛村集体经济以前主要靠土地承包,一年收入2万余元。2018年,在市纪委监委领导的鼎力支持下,确定了“强化党建引领,推动精准扶贫,发展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办好为民实事,提升治理水平”的发展思路,把集体经济发展提到了一个和脱贫攻坚同等重要的位置。
根据这个发展思路,杨延军不停地思索,寻找发展的动力。他多次带领村两委干部、小组长到新乡和武陟、博爱等地考察学习,参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使村干部从心眼里树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观念。接着,他和村委一班人抓住温县被国家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焦作市唯一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级试点县机会,深入推进中辛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清产核资和股权量化工作,推选出了理事会和监事会,注册成立了中辛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中辛村从此拿到了自己的“经济身份证”。同时,他积极带动帮助村里发展麦椒轮作示范项目和大蒜示范种植项目,为明年开展大面积种植进行示范和试验。在此基础上,他和村委一班人经过研究,开展农户土地集中流转,将全村土地统一流转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然后统一经营或统一对外转包,发挥土地的规模效益,预计今年首批集中流转土地将达67公顷。
从村民致富到壮大集体经济,从“输血”到“造血”,杨延军将自己最深沉的感情融入到了这片沃土中,乡亲们也因此给了他“泥腿子书记”“山药书记”等多种昵称。杨延军乐呵呵地说:“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