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更靓丽、环境更美好、举止更文明……如今,走在博爱城乡街头,留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文明整洁。这一变化,是博爱县委、县政府着眼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提升居民文明素质、推进城市文化建设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自觉参与、共同维护的结果。
“创建文明县城,就是创建老百姓的幸福之城。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目的就是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该县县委书记陈泓一语道出文明创建的真谛,“利民、惠民、富民才是最大的文明。”
坚持高位推动,凝聚创建合力
2017年,该县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明县城提名县城。为深入推进创建工作,提升城市文明品质,三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宗旨,坚持为民惠民的创建原则,制订了《博爱县文明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博爱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2019年,该县县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又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纳入“五大创建”战略目标,把文明县城创建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结合,与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百城提质等工作相结合,高标准规划推动。为全面做好创建工作,该县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组织领导机构,书记、县长亲自挂帅,并设立创建办和公共文化、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共服务四个专项督导组,围绕创建重点,按照“统分结合、属地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明确分工、压实责任、推动落实;县级领导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定期不定期对创建工作进行督导暗访,深入背街小巷、居民楼院走访调研,现场办公,有效解决了创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各责任单位协同作战,一把手带头推动,党员干部共同发力,推动全县创建工作不断升温,再掀高潮。
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宜居家园
创建文明县城,就是创建老百姓的幸福之城;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就是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近年来,该县累计投入20亿元,夯实城市基础设施:修建城区主次干道路20公里,建成高档社区10个;完善幸福湖公园、博爱公园、湿地公园等5个公园和1个休闲小镇配套设施,新增水域面积95万平方米;完成李商隐公园建设并向游人开放,建成人民路20公顷以上带状公园2座、城区街心游园12座,新增绿化面积75万平方米;打造了鄈城邑怀庆坊、月山心舍小镇、靳家岭红叶小镇、于庄竹艺小镇等特色小镇,城市形象新亮点不断增加。
该县强力实施“蓝天、碧水、宁静”三大工程,全面改善人居环境。目前,该县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平均百分比为49.7%;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平均达标率为44.4%,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重点工业污染源废水排放达标率为100%,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93%。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一组组骄人的数据,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大礼”,着实增强了博爱40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该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推进“一轴两城五区”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
注重创建内涵,盛开文明之花
衡量城市的文明程度,关键在于群众素质。该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以来,始终扭住提升市民素质这一核心要素,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组织开展文化惠民、志愿服务等活动,借助道德模范评选、先进典型选树等载体,深化创建内涵,将文明新风“种”到了群众心中。
文化活动促和谐。该县积极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和国庆节等重要纪念日,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不断增强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全县1000多支群众文艺队伍长年活跃在博爱城乡大地,传播科学理论、传递文明新风,让广大市民享受更多、更好的文化大餐。
道德建设提素质。该县深入开展“最美博爱人”“孝悌之星”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动员全县各级文明单位、各乡镇(街道)和学校积极推荐身边人、身边事,2016年以来向全国文明网推荐好人线索4万余条。目前,该县共有13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名列全省前列、全市榜首。
志愿服务献大爱。“提升自我,服务他人”的志愿服务活动播种着博爱的温暖与希望。目前,该县以党员干部、先进人物、“五老”人员、民间志愿者为主体,开展了扶贫、济困、助学、助残、助老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无论是视听障碍学生、留守儿童,还是孤寡老人,都能感受到志愿者传递的温暖。眼下的博爱大地,爱的暖流滔滔不息……
精神的享受为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动力,精神的富有催生了公民文明素质的不断提升。勤劳朴实的博爱人民,用一言一行践行着精神文明创建的点点滴滴,勾勒出一幅幅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甜美图景。王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