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山阳仁人竞风流
拍卖公告
乡思
焦作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挂牌出让公告
沁园春·山阳城怀古
爱上读书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9 年11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阳仁人竞风流
□崔小玲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山阳辖区出土的汉代七层连阁陶仓楼。 (照片由山阳区文体局提供)
 
   

  巍巍太行之南一隅的焦作山阳区,66平方公里古老厚重的热土上,不仅拥华夏数千年文明历史,更聚古今无数仁人志士,他们或因德能勤绩廉而千古流芳,或因仁义礼智信而万代扬名。展开山阳历史的画卷,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呈现在眼前:大禹治水、武王伐纣、和圣柳下惠、药王孙思邈、布衣皇帝刘协、一代廉吏逯鲁曾、魏晋风骨七贤士、舍生取仁的张元伯、范巨卿……他们非帝即王,非将即相,非圣即贤,以不朽的功勋而彪炳华夏史册。时光在这里定格,历史在这里沉思,仁人在这里沉睡。

  山阳大地山阳区,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回眸与展望之间,奔走着一群勇挑传承重任,深究本土文化,发扬丰厚底蕴的有识之士。上到山阳区政府领导,下到热心村民百姓中,有生于斯,长于斯,用情于斯的山阳文化名流。三才合奏,仁字当头,促成了这次焦作本土作家“走进山阳”采风活动。一面倾听历史的回声,一面勾勒远去的背影,将尊贵的先贤举过头顶,与蒙尘的遗迹促膝谈心,任初夏的阳光锋芒毕露,站在山阳这片厚土,采风行程合理安排了山阳“仁”士千古风流的打开方式。

  走在山阳区城中村改造的废墟上,拨开历史的云烟,来到洪水泛滥的尧舜时代,尧帝广泛民意测评,得出结论“皆曰鲧可”,于是鲧被推至治水阵前。但治水九年未见成效,舜继位后,革去鲧的职务,将其战斗过的地方赐名鲧镇(即脚下恩村这片土地),由鲧的儿子,机智勇敢的大禹接替父亲治理水患。“弄潮儿”大禹总结父亲治水教训,改“堵”为“疏”,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不负众望,使河川安澜,百姓安泰。欲称帝必先成仁,大禹被推到了执政地位。到了商纣时代,依山傍水的鲧镇又成了纣王祭祀大典、田猎、敛贡的风水宝地,还有戍卫轮流把守,纣王将鲧镇改名恩州。然而,奢淫无度终遭天谴,历史派纣王的克星——武王前来震慑。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武王伐纣途经宁邑(今修武),大雨倾盆无法行进,忧思成疾,只得修兵勒武,安营于恩州等待晴日。当地百姓对除暴安良的武王悉心照顾,武王很快得以康复,挥师挺进讨伐纣王。得民心者得天下,武王伐纣大获全胜建立大周王朝,将宁邑改名修武,恩州改为承恩镇隶属修武。直到1956年焦作市成立,承恩划归焦作,改名恩村,1957年焦作市郊区(山阳区前身)成立,恩村归山阳区管辖迄今六十二年。

  站在恩村拆迁后的一片残垣断壁前,柳恭刚老人动情地描述着这样一个画面。那是2700多年前的一个隆冬,鲁国一青年才俊晚归被拒在城门之外,只得倚廓门和衣而憩。夜半朦胧中,发现一柔弱女子衣衫单薄冻僵在城墙根,便不顾礼教束缚,抱起女子用体温救活其性命,此人便是柳下惠,成语“坐怀不乱”说的就是他。柳下惠身怀治国安邦之才,颇具正人君子之风,但仕途不济,只做过一个管刑狱的小官,还因不与奸佞同流合污而三次被免。被罢官时,他自发兴办教育,培养弟子数百,堪称中国私立教育第一人。孔子赞他“降志辱身,言中伦,行中虑,斯已矣。”孟子称他“圣之和者也”。自此,柳下惠“和圣”之名流芳千古。眼前的和圣祠,就是目前海内外仅存的纪念柳氏鼻祖——春秋鲁国大夫柳下惠的家庙。里面供奉着柳下惠、柳宗元、柳公权、柳永等柳氏历代名人,还有恩村柳氏始迁祖柳茂本的灵位。族人但凡有犯上作乱、不仁不孝者,就要被传唤到这里,轻者批评教育,重者家法伺候,直到痛改前非。好家风好传承,造就了一代代柳氏家族豪杰辈出,现代柳亚子,当代柳传志,无疑都是柳氏家族的骄傲。更令人欣慰的是,山阳区政府已与市南水北调公司洽谈合作,将按照和圣祠原图纸就地复建,使全球柳氏后裔的精神家园,永久矗立在山阳大地南水北调绿化带内,让千古“和风”借丹江之水源远流长。

  无独有偶,元代重臣逯鲁曾,承恩镇人氏,忠君爱民为政清廉,朝野上下无不交口称赞,为巩固元朝统治殉职疆场。皇帝得知其身为二品大员,卒后竟无殓棺之银,遂降旨厚葬,并破例在军中设灵堂祭奠。发丧之时,军中将士涕泪十里,家人将其葬在家乡承恩镇北。当年乾隆皇帝从这儿路过,听说逯鲁曾墓在此,便怀着崇敬的心情下车拜谒,并勒令重建坟墓,还挥毫写下“乡贤逯公茔”,且将贤字上半部写成“臣”与“忠”合成的创意字,寓意“忠臣”。这五个字后来被镌刻在墓地一块石碑上,永远地诉说着一代廉吏逯鲁曾的仁义与高贵。

  山阳故城,注定与一位落魄皇帝情缘深厚。话说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王位。离开剑拔弩张的王宫,刘协来到封地山阳,看到土地荒芜,民不聊生,顿感万箭穿心。做皇帝,自己是失败的,大汉王朝四百年江山被自己拱手相让,实在愧对列祖列宗,沦为“山阳公”,若不能保一方安宁,更是枉此一生。他放下所有的锥心不快,布衣短衫和百姓打成一片,减税免税,开办学堂,还利用在宫中学到的医术,义务为山阳百姓治病。他的好多做法日后逐渐成为山阳民俗,如小孩子出生后一个月内避免接触生人,哪家生了孩子,要在屋外撒上生石灰,以阻断病菌传播,这与现代医学的消毒隔离预防感染简直是异曲同工。从四十岁禅位定居山阳,到五十四岁终老,废帝刘协完成了从傀儡皇帝到“最美乡村医生”的华丽转身。可以说,没有“择一城终老”的汉献帝,山阳城少了几分仁爱厚重,没有山阳百姓的热情淳朴,汉献帝不知会在何处孤独余生。

  历史有时就是这么无巧不成书,汉献帝去世15年后,历史的车轮驶入魏晋。七个年龄、身份不同,反对封建礼教,不满司马政权,又志趣相投,放浪形骸的忘年交七兄弟也来到山阳,他们把酒喝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把《广陵散》弹成千古绝唱,把山间之清风,枝头之明月拥揽入怀,吟诗赋对酣畅淋漓,他们就是开创东方玄学魏晋风骨的竹林七贤。

  穿过“墙南公社”饭馆门厅,曲径通幽处,拾阶而上店后竹台,眼前一望无际即将收获的麦田中间,隐约可见两个隆起的墓冢,墙南村主任樊照辉说,那就是有名的“仁义冢”。相传汉时汝南人张元伯赴洛阳赶考,在客店为救病危的山阳举子范巨卿性命,二人都误了“国考”,但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结拜为兄弟,做数日逗留。不觉间到了重阳佳节,二人涕泪而别,留下千古“鸡黍之约”。一别之后,范巨卿因忙于生意,误了二人约定的日期,深为自己的爽约羞愧不已。可千里之遥,非一日可及,他忽然记起古人有云:人不能日行千里,魂则能夜行八百。遂自刎而死,魂驾阴风,前往汝南赴约。张元伯冥冥之中洞晓实情后,遂即赴山阳为范兄送葬,并当场取出佩剑自刎以报,二人被葬在山阳北城墙外,成为“鸡黍之交”的典故佐证,荣登“中国八大友情榜”(八拜之交)。

  汉时的风尚在耳边轻拂,一阵悲怆低回的乐声又从遥远的朝代穿越而来,但见竹台上一年青后生手捧一只鹅卵形器具,神色凝重地吹奏着,曲调哀婉、惆怅,如泣如诉。此人刘全水,也是墙南村人,他吹奏的是根据屈原《楚辞》九章之《哀郢》谱成的乐曲,音符中流淌着爱国主义诗人痛失母国时的血泪,那个乐器叫黄河泥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埙的一种。陶醉间,刘全水又亮出了随身家当山阳笛,笛身自带天然斑点,古朴雅致,上下相通,称天地管,吹奏起来,发出天地人合一的共鸣。那年竹林七贤之一向秀经过山阳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追念起亡友嵇康,遂作《思旧赋》聊表哀伤,此后,山阳笛在时间的长河中再度折射出一束光。

  山阳笛的悠扬还在耳际回响,大巴车已来到位于焦辉路南的药王庙。作为医界后辈,站在药王庙前,未免感慨良多。大医精诚的药王“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教诲已深入骨髓,先辈“无欲无求,方可为医”的医者准则更令晚生钦佩,对孙思邈终身不仕,归隐山林,采药炼丹,治病救人的仁医风范由衷赞叹,他发明的“阿是穴”“以痛为腧”取穴法,用牛乳、豆类、谷皮等防治脚气病,提出孕妇住处要清洁安静,心情要舒畅,临产时不要紧张,以及“要让小儿保平安,常带三分饥与寒”等医学常识,至今仍受后人尊崇。

  在山之阳,在河之北,山阳福地仁德厚重,数风流人物更看今朝。来到巡返村,才知道这里一直是吃的“大锅饭”,村民住着村集体统一分配的别墅洋房,村里有企业、有景点、有学校、有幼儿园、有养老院,全体村民有所事、有所为、有所学、有所乐、有所养,幸福指数首屈一指。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得益于他们的领头羊——双腿残疾,身残志坚,胆识过人的村支部书记赵福运,是他数十年如一日,不畏艰辛,带领村民一步步走上致富道路的。全村百姓感恩赵福云,给他立了功德碑,他让人推翻扣倒在地,说没有党的好政策,何来致富小康路?要谢就谢共产党!

  弓箭作为冷兵器时代的佼佼者,演绎出无数流传千古的典籍故事,像百步穿杨、一箭双雕、草船借箭、暗箭难防……而今和平盛世,把弓箭掌握在可控的规则下,作为一种现代健身休闲工具,让人们模拟“挽弓当挽强”“弯弓射大雕”,感受沙场的英勇,利器的神功,体味久远弓弩文化的博大精深,焦作创新产业园区拥有多个“国字号”头衔的三利达射箭公司,无疑是一个文武兼修的好去处。

  古有愚公移山,今人靠山吃山,曾几何时,北山哭了,附近村民开山采石,以牺牲居住环境为代价发财致富,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智慧的山阳人集思广益,以文化为魂,打造“旅游+”新型产业链,实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战略目标,还北山青葱秀丽、姹紫嫣红的姣好容颜,卢亮沟户外出发营俨然已打造成北山治理一道亮丽的风景。

  山阳圣土,人杰地灵,汇古今仁士竞风流。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信手拈来皆熠熠生辉。山阳故城一段被保护起来的城墙夯土层,隔着玻璃,能清晰地看到不知是哪朝哪代遗落的草籽长出的几株叫不上名字的翠绿植物,向来人倾诉着这座城池的殊胜。山阳是古老的,老到古戏楼的铿锵锣鼓只在夜深人静时偶尔才能听到袅袅余音,山阳又是年轻的,年轻到日日新,又日新,山环水绕,花草锦绣,万丈高楼如雨后春笋。自古积是为治,积健为雄,而今众“仁”齐聚,山阳未来可期。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