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脱贫攻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羊倌脱贫
播种爱心 收获希望
第一书记当领舞 领出一股好风气
第一书记杨明利 扶贫一线显风采
生姜“种”出致富路
图片新闻
扶贫动态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1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姜“种”出致富路
本报记者 王 颖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霜降之后收姜忙。11月4日上午,博爱县鸿昌街道下期城村扶贫生姜种植基地郁郁葱葱的姜田里活跃着一支近500人的收姜队伍,大家有的挖姜,有的给姜清土割秸,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俺村的姜大丰收,你瞅瞅,每一块都长得喜人!”正在地里收姜的下期城村68岁的贫困户张秀梅举着几株刚挖出来的生姜,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别小瞧这地里的土宝贝,它可是俺家脱贫致富的金疙瘩啊!”她说。

  此言不虚。2018年,村里的生姜种植基地建成后,张秀梅和老伴经常到基地打零工,两个人的工资收入每年加起来有1万余元,再加上基地每年给贫困户800元的产业分红,他们一家增收不少。

  据史料记载,下期城村有着1000多年的生姜种植历史,村里的生姜曾作为贡品晋献朝廷,又称“贡姜”。如何把这一资源优势转化成脱贫攻坚的发展优势?下期城村围绕生姜种植做起了文章。2018年春天,在博爱县城管局驻下期城村帮扶工作队以及鸿昌街道的支持下,村集体成立博爱县延祥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贫困户到户增收资金建设发展扶贫生姜种植基地。基地建成后,带动全村57户贫困户参与分红,同时解决了30余名贫困户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人均年工资收入5000余元。

  下期城村还邀请农业种植专家对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让其学习种植技能和管理技术。村集体向有种植意愿的贫困户免费提供村集体的土地,鼓励他们发展生姜种植。68岁的贫困户廉米呼就是受益者之一。当日,在生姜种植基地,记者见到了正在帮忙收姜的廉米呼。

  说起家里近700平方米的姜田,廉米呼高兴地给记者算了笔账:今年姜田共收获2000余公斤生姜,按照每公斤8元的市场价来算,可实现增收约1.6万元,除去各项支出,净收入也不低于1.2万元。

  “扶贫不养懒汉。这两年村里发展生姜种植产业,鼓励贫困户务工增收。同时‘奖勤不养懒’,村里免费给贫困户提供土地,免费让他们浇地,免费让他们学习种植技术。大家只要肯干,这姜田里一定能开辟出致富路。”下期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圈说。

  这两年,该村生姜种植业的发展,带动不少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下期城村驻村第一书记郝荣佳向记者展示了刚统计出来的27户未脱贫贫困户家庭收入账。自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三季度,这些贫困户中有19户人均收入达到5000余元,被标注预脱贫,其余8户家庭人均收入也在3500元以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