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脱贫攻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刘守富:有了党的好政策才有俺的好日子
扶贫动态
梁保林:养蜂走上“甜蜜脱贫路”
王小占:红薯粉条变“金条”
“暖心书记”故事多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手勤做鞋垫 脱贫有保障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11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小占:红薯粉条变“金条”
本报记者 姚广强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加工粉条一年能用掉二三十万公斤红薯,名字成为远近闻名的注册商标,还曾在自家作坊里接受央视现场采访……红薯粉条变身“金条”,铺就了温县黄庄镇南韩村“王占粉条”加工大户王小占的脱贫致富路。

  一个多月来,50岁的王小占忙得经常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挤不出来。今年秋天,他收购了30多万公斤红薯,作坊里七八个工人从10月10日就开始加工,几天前才全部加工成粉面。粉面要先晒,为几天以后开始的粉条加工作准备。

  在黄庄镇,王小占是不折不扣的名人。今年1月份,央视七套《乡土》栏目的记者慕名来到王小占的红薯粉条作坊采访,对粉条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实地拍摄。很多人通过《乡土》栏目认识了王小占,他家粉条的销路也因此大大拓宽。

  南韩村生产红薯粉条有着悠久历史,所生产的粉条以用料讲究、口感筋道闻名。

  2014年以前,因为家庭人口多、子女上学等原因,王小占辛苦一年也攒不下几个钱,有时还要靠借钱过年。2014年,王小占家被确定为贫困户。

  不能守着金饭碗还过苦日子。2014年,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支持下,王小占扩大粉条生产规模,决心靠粉条走上脱贫致富路。

  王小占家的粉条由于质量、色泽和口感都非常好,市场销路一直不错,每年都供不应求,坐等商贩上门收购。“现在大家都讲究吃绿色食品,村里的红薯粉条不愁销路。”王小占笑着告诉记者。

  去年,王小占花几万元购买了一台先进的红薯加工机械,一天能加工红薯上万公斤,作坊的面积也增加到近1000平方米。有了先进的装备,王小占家的作坊当年加工了20多万公斤红薯,纯利润在10万元左右。他不仅还清了过去的几万元借款,还过上了梦寐以求的滋润日子。

  他还学会了网络销售,去年的网络销售量占到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利润也明显增加。今年春天,王小占给自家的红薯粉条注册了商标“王占粉条”,名气越来越大,越传越远。

  如今,王小占被镇里推选为致富带头人。有了这份荣誉,他决心带领更多人靠粉条脱贫。在他的作坊里,7名雇来的工人每人每天能拿到80元的工资,在农闲时节也有了不菲的收入。

  “愿意干,肯吃苦,才能过上好日子!今后,我还要和村里其他人联合起来,把南韩村的红薯粉条品牌越叫越响。”王小占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