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法苑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心怀梦想 追逐幸福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9 年11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怀梦想 追逐幸福
——记温县法院审管办主任樊世凯
作者:本报记者 郭嘉莉 本报通讯员 许彦荣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深入社区楼院开展调解工作。
  张世伟 摄
  ➡到田间地头,给当事人做思想工作。
  张世伟 摄
  ⬆温县法院审管办主任樊世凯。
  张世伟 摄
  市中级法院官方微信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做自己最热爱的事情。做一个简单的人,快乐的人。 ——樊世凯

  上午开9个庭,下午开7个庭,晚上加班写裁判文书……这个年轻法官的工作繁重琐碎,就像高速旋转的陀螺每天忙个不停。

  他叫樊世凯,现任温县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民事速裁团队负责人。2018年,他的团队共审理案件1319件,半数以上调解撤诉,是名副其实的“办案快手”。

  敬畏法律

  19岁:高考报名时将所有报考专业都填成了法律,只为了心中的那个法官梦。

  23岁:通过研究生考试,选择继续研究深造法学理论,励志要成为一名法律人。

  26岁:初心不改,通过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到基层法院工作,理想离他越来越近。

  28岁:从事民事审判工作,从开始时一年审结200余件,到现在一年审结近千余件,办案速度越来越快,质量越来越高,发际线也越来越高……

  35岁:理清思路,繁简分流,优化审判团队结构。在充满激情、努力提升人民满意度的同时,提高整个团队人员的获得感。

  未来: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们都会离开这扇法律的大门,不需要更多举证,构建诚信法治人生……

  这是樊世凯自投身法律事业以来,不同年龄段的思想变化。樊世凯说不上来自己为什么对法律如此热爱,最后他用两个字来描述——神圣。正是怀着这颗敬畏之心,9年来,审判工作磨砺了他,他也逐渐改变着自己的工作方式。

  多年从事审判实务的经验,让樊世凯体悟:法律一直在更新和完善,而审判过程中,会出现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不统一且客观事实缺乏足够证据支撑的情况,也就是老百姓自嘲的“哑巴亏”。在这样的情况下,调解是化解矛盾的最好方法。

  “调解可不是个马虎活儿。”樊世凯习惯用老百姓最通俗的语言和当事人沟通,他认为,调解工作首先必须要“和双方当事人坐在一条板凳上”,如果当事人能够感觉到你是真心实意地和他沟通、为他办事的时候,就很容易接受法官的调解方案。

  有一次,一位70多岁的老人在其二儿子的搀扶下来调解与大儿子之间的赡养纠纷。樊世凯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就到法院门口同老人的儿子一左一右地将其搀扶上楼。当事人当即表示:“虽然这官司还没开始审理,我们让你做俺一半的主!”一个自然而然的举动,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与感动。“很多情况下,化解矛盾就看用不用心。”樊世凯说。在调解案件的时候,为了照顾双方情绪,避免双方在一起的时候情绪激化,他会将当事人安排在不同的调解室,自己两边跑传达对方的想法和目的,为其做思想疏导工作,一个案件来来回回跑上十几趟是常有的事。一切从细节做起,对待工作从不马虎,这是樊世凯敬畏法律永不改变的初衷。

  开心时刻

  作为一个基层法官,看的是人间百态,听的是家长里短,品的是人情冷暖。他先后在人民法庭、民事审判庭历练多年,设身处地了解到太多案件中当事人的艰辛疾苦,也更加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内心世界。

  有一次,一对聋哑人来到法院离婚,双方的情绪都非常激动。女方用笔歪歪扭扭地在纸上写道:“如果不让离婚,我就自杀!”这种情况着实让人心惊,她要是想不开该怎么办?而这时,男方又狠狠地写道:“孩子归我!”并将这四个字在纸上划拉了无数遍。男方的不示弱让这个案件更难办了。调解离婚案件本身就很棘手,像这种矛盾极端对立的案件,难度可想而知。

  樊世凯耐下心来,通过书写的方式与他们交流,你写一句,我对一句;你问一句,我答一句;你吵一句,我劝一句。就这样你传我、我传你,整整传递了一下午,也让樊世凯找到了症结所在:女方没有安全感,希望家里的收入交由她管理。而男方因为女方面容姣好,感到自卑,所以不敢放权。多么简单、明了的缘由,问题其实就是出在了沟通上。

  看着他们那无言的争执,想到他们生活的不易,樊世凯下决心要挽救他们的婚姻。他先是请来了双方的家长和一位手语老师,听他们讲述这对夫妻间的点点滴滴。深入了解后,他开始从各方面对他们进行调解,一次不成、两次不成,就三次、四次,樊世凯始终没有放弃。樊世凯觉得,两名当事人都属于特殊人群,如果真的分开了,很难再找到人生伴侣,这会影响当事人一生的幸福。秉着一切为当事人着想的初衷,樊世凯一方面从女性的心理出发,劝导男方勇于担当,给女方一个家的安全感。同时,他也安慰女方:男方虽是一个残疾人,但能够在外拼搏赚钱养家,实属不易,要理解他为这个家的付出。

  弄懂他们各自的内心需求,才能真正从根源上解开濒危婚姻的死结。在这个案件中,他不仅是法官,更是一个不辞辛苦的心理疏导老师。就这样,一对即将走向离婚的夫妻又重新过上了相濡以沫的生活。夫妻双方一起回家时不约而同地回头,向樊世凯弯下大拇指表达自己深深的谢意。樊世凯说,这是他作为法官最开心的时刻。

  “要做,就要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做到最好。”樊世凯说。虽然案件数量年年攀升,他由原来单打独斗每年审理案件150件,再到“组团”作战每年结案1300余件,每一个案件绝不应付,努力做到精益求精,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守着、奉献着。

  难忘之夜

  “快”的背后不仅有丰富的办案技巧,也有忘我的付出与辛劳。在全国法院普遍面对案件激增的严峻形势下,有时因为人手不够、审限临近,樊世凯在办案之外,还主动参与送达工作。用他的话说,这也是一个接触当事人、做调解工作的好机会。

  虽然现在有邮寄送达、电子送达等多种送达方式,但直接送达仍然是基层法院重要的送达方式。清晨时、午饭后、阴雨连绵天和夜晚,在人们懒得出门的时候,反而是送达的最好时机,樊世凯和他的团队伙伴为此争分夺秒,无论严冬酷暑,一路风雨无阻。

  但有时,失望是不可避免的。

  曾有一起案件,被告因欠了多人债务外出逃债,其家人也拒不配合签收法院传票,这让樊世凯和同事吃了好几次闭门羹。回去的路上,他们的心情很糟糕,而更糟糕的是警车又陷进了泥沟里。

  当时已是晚上9时多,刚开始路过的几个村民可能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伸出援助之手。有那么一瞬间,樊世凯突然感觉很无助,自己一心一意、不分昼夜地为群众解决纠纷,怎么却面对的是这样的场景?是我们的工作还没做到家,群众对我们有意见吗?樊世凯反思着。

  就在此时,一位年轻人走上前来搭话,得知樊世凯是法官、下乡办案遇到情况后,立即打电话叫来自己家人,而这时,越来越多的村民也闻讯赶来帮忙,大家喊着口号、将热情的双手贴在冰凉的车身上,齐心协力将警车推了出来。正在樊世凯不知如何表达心中的感谢时,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奇迹:在场的一位阿姨与被告认识,她得知樊世凯的来意后,直接带着他找到被告所在的工厂,就这样,传票也成功送达了!

  这时涌在樊世凯心里的,是深深的感动。他想,只要心中装着群众,群众就绝对不会忘记你的好,更会支持你的工作。每当办案遇到困难时,樊世凯总会想到这个难忘的夜晚,激励自己继续坚持下去,只为了淳朴善良的群众。

  团队华章

  为从根本上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切实提高审判质效,2017年年初,温县法院围绕最高法院案件繁简分流改革要求,积极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全力组建速裁团队,专门审理小额诉讼和简易程序案件。樊世凯自告奋勇,扛起了速裁团队的重任。

  除了家事纠纷、医疗事故纠纷、土地承包纠纷、排除妨害纠纷等案件外,其余案件在立案登记后,全部分流到速裁团队。面对“案件数量激增、审限又短”的现实,速裁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在奔跑、冲刺。‘1+1+2+2’的管理模式(每组1名员额法官、1名助审员、2名书记员、2名送达员)让人员结构分工明确、权责清晰,他们或在整理卷宗,或在通知送达,键盘敲击声、电话铃声以及匆匆的脚步声,组成了一部紧张而又和谐的交响乐。“团队的力量是超乎想象的!”说这话的时候,樊世凯自信满满。

  2018年11月,河南某化工公司因环保问题停产,张某等75名工人生活受到了影响,同时双方就节假日加班工资、带薪年休假以及停产期间最低工资发放问题发生争议。樊世凯承接此案后,先是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庭前质证,将张某等75名工人的薪酬情况、入职时间、加班时间、损失承担等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逐一分类,并进行核对。之后,樊世凯又利用开庭前的双休日加班加点,将每个当事人的相关数据予以核算,除对10名未能确认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员工驳回起诉外,对其余65名员工采取集中审理的方式,判决该公司承担工人相应节假日工资、年休假工资;劳务派遣公司承担停工期间的工人工资,并由该化工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75个案子,樊世凯和他的同事仅用了16天的时间就迅速审结,并作出了公正的判决,最快速度、最大程度维护了工人的合法权益。

  速裁团队团结奋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遵循“速立、速送、速调、速审、速判、速结”的工作机制,有效减轻了案件数量日益剧增带来的压力,最短的当天结案,平均审理周期不超过16天,当事人满意度和司法公信力自然而然得到了提升。

  天道酬勤

  “忙”是法院人普遍的一种状态。工作9年来,很多亲朋好友的饭局都被樊世凯以忙回绝,因为案件多、牵涉面广,最怕的就是饭局上说案打招呼。这时,忙是最好的借口。但有些时候,忙又真不是借口,樊世凯就曾经因为忙留下了一个人生的遗憾。

  “我家儿子出生的前一天,他还在上班呢!家里真是难指望上他。”他的妻子边笑边埋怨。因为案多人少,实在走不开,当樊世凯结束手头工作奔向医院的时候,妻子已经被推进产房,没能给妻子说上一句宽心话。

  事后,樊世凯向妻子进行了深刻检讨,在工作之余对母子二人尽心尽力照顾。他对妻子说:“一个人也许一生中只打一场官司,这对他们来说是天大的事。如果法官有一次工作做得不到位,老百姓也许就会对法院的印象大打折扣。司法形象需要我们每一个法官用毕生的精力去维护。”

  天道酬勤,速裁团队的工作成效,给温县法院被确定为全国法院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示范法院奠定了坚实基础。樊世凯先后被评为“焦作市先进政法干警”“焦作市先进工作者”等,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三次,2019年4月被河南省委、省政府评为“河南省先进工作者”。

  “就像小时候在农村干活,一个人在前面努力拉车、大家在后面使劲帮你推车一样,所有力量合在一起,我们才能向幸福的方向跑得更好、更快,幸福是我们共同奋斗出来的!”樊世凯说这话的时候充满感慨。

  樊世凯坚信,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着痛苦的过程,付出归根结底是为了向幸福奔去,这个过程也应该承载着期望与快乐。一个充满正能量、充满阳光和智慧的法官,会有更充沛的精力来办案、来感染当事人。

  手 记

  忙碌步伐 至简人生

  简单是一种选择,不简单是一种能力,能够在简约中生活得不简单是一种坚定。一切的简单都蕴含着淡泊的真实,如此,才能宁静致远。

  樊世凯是西北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硕士,2011年他毅然选择到基层法院工作,头一个月发到手的试用期工资只有1000余元。但他认为,能和家人在一起,平平淡淡地生活就挺好。人生短暂,关键要活得通透。

  “从小父母就要求我做一个简单纯粹的人,心存正念,对自己喜欢的工作要坚持到底。”从事审判工作后,樊世凯发现,法官就是他渴望“从一而终”的职业,公平正义就是值得他一生追求的理想。

  河南温县是太极拳的发源地,樊世凯从小深谙万事化解宜疏不宜堵的重要性。他说:“很多时候调解案件也要一鼓作气,趁热打铁,这样比较好成事。”樊世凯总结了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思考问题要尽可能周全,深挖矛盾根源,分析当事人的性格,顺着当事人的想法找问题症结,要秉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精细化”原则,尽可能用调解方式促进案结事了,争取当庭履行。

  忙碌是一种充实,简单是一种态度。作为法官,樊世凯觉得就要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作为丈夫和父亲,能让家人健康平安、和谐美满就足够了,不必奢求过多。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