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贫困户新盖的房子?”昨日上午,记者向博爱县应急管理局监察大队大队长、驻该县金城乡南张茹村第一书记赵志勇再三追问,赵志勇都是肯定的回答:“没错,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新家。”
罗马柱、门窗套、真石漆、檐口线……这样的建筑外立面,说是贫困户新盖的房子,谁看到都会有与记者一样的疑虑。
会不会是驴粪蛋——表面光?记者走进屋内,更是一惊:吊顶别具新意,墙纸颇具美感,地板发出亮眼的光泽。
“今年俺一家就能住进新房迎新年了。”腰系围裙的户主儿媳王艳霞,一边给在自家干活儿的木匠递工具,一边对赵志勇说。
“晌午别走了,俺现在去擀面条。”时近中午,户主的老伴郜鲜珍看到赵志勇,拍拍身上的灰尘,解下围裙就要奔厨房。
“你赶紧忙吧!我就来看看还有啥需要帮忙的,没啥就走了。”赵志勇应和的同时,看郜鲜珍望着记者疑惑的眼神,解释道:“这是报社的记者,来咱村采访呢。”
刚才干活还很麻利的郜鲜珍,突然显得有些拘谨,搓着手一摊说:“你看俺这屋太乱,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不坐了,听说恁家正在盖新房,跟着赵书记来看看,这房子盖得可真漂亮。”记者话音刚落,郜鲜珍急着表态:“这可得好好感谢感谢县应急管理局的驻村工作队,特别是俺村的第一书记赵志勇。”
打开话匣子,郜鲜珍的话印证了赵志勇之前介绍的情况:“除去大病大灾,俺村的贫困户十贫九懒”。
郜鲜珍家就是这样的情况,她唯一的儿子李福强守着家里的一块薄田,倒也吃喝不愁。但随着李福强的两个孩子逐渐长大,花销越来越大,一家人的生活渐渐陷入困顿,直至被定为贫困户。
赵志勇驻村以后,了解了李福强的具体情况,确定了扶贫先扶志的帮扶思路,通过大量的思想工作,“授人以渔”帮李福强办理了特种作业操作证。
2017年10月份,李福强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发下来之后,赵志勇多方联系帮他寻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虽说工作地点远在宁夏银川,但李福强当年春节回来,仅工作两个月时间就带回两万元现金。那个春节,贫困户李福强家过了一个“肥”年。
春节刚过完,李福强不顾母亲、媳妇“再歇两天”的挽留,又踏上了打工之路。他说:“管吃管住一天挣300多块,在家谁给咱呀!”
仅仅两年时间,李福强攒了一幢两层小楼。
新房装修可不是件省心的事儿,但在李福强家,只有郜鲜珍、王艳霞婆媳二人支应。“福强在外地打工,他爹70多岁的人了,现在也闲不住,在家门口打点零工。”郜鲜珍虽有些心疼,却十分满足:“吃饱穿暖不如党的恩情暖。俺家现在吃得好、穿得暖,都得感谢党的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