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们一起追过的文化大事
厚重旧岁 风华新春
我们一起追过的文化名人
学府书店读书排行榜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9 年12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一起追过的文化大事
本报记者 王玮萱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今年10月份,前来寨卜昌村参观学习的团队在该村红色文化广场宣誓墙前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 王玮萱 摄
  今年5月份,画家连文学走进老街,穿梭在老街一条条的胡同里。本报记者 翟鹏程 摄
  今年3月份,本报记者王玮萱(左一)跟随“天下怀商”文化志愿者采访团成员走进北京,一起聆听老怀商代表人物郭锦玉老人谈怀商往事。 (本报资料照片)
 
   

  细读诗词

  今年2月14日,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落下帷幕。这场影响了数亿观众的中华传统文化大餐,也深深地震撼了焦作观众。我市古诗词爱好者马顺利难掩激动心情,疾书《中国诗词大会中的“河南元素”》文章,此文立即受到了本报重视。

  我市是韩愈、李商隐故里,两位可在中国诗词史上彪炳千秋,其名篇传世至今,影响深远。于是,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刚刚落幕,记者即遂成《焦作诗词文化可独撑一台好戏》一稿。文章见报后,在焦作诗词界引起了反响。

  学习家风

  而就在此时,由《文化焦作》版打造的另一个栏目《传承怀川家风 守望家国情怀》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该栏目自开设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并收到了一些读者来信。

  没有好家风就没有好民风、好政风。在全国上下掀起学习优秀家风文化高潮时,《文化焦作》也开设了《传承怀川家风 守望家国情怀》栏目,通过讲述韩愈、何塘、许衡等焦作历史名人家风文化,影响焦作家风文化建设,收到了良好效果。

  寻根怀商

  走出去,探寻焦作文化密码,是《文化焦作》版始终践行的目标。2019年,怀商文化是《文化焦作》版关注的重点。

  今年3月23日至25日,记者跟随焦作民间怀商文化研究者走进北京,寻访留在首都的怀商遗迹。期间,记者就在北京同仁堂医院的隔壁见到了老怀商代表人物——郭良谱的后人、80岁的郭锦玉老人。郭锦玉老人现在仍然居住在原来供老怀商商号——杜盛兴号存放货物的天汇药栈里。一席交谈,几处探寻,记者采写了《天汇药栈闻药香》《郭良谱:从小学徒到大掌柜的奋斗史》《让新怀商找到文化之根》三篇系列报道。通过系列报道,向所有关心焦作怀商文化发展的热心读者,深入且生动地展示了焦作怀商文化的丰厚遗存。

  该系列报道见报后,引起了北京焦作企业商会的关注。今年5月,该商会特意组织在京的焦作企业家回乡寻根。在记者的带领下,他们先后来到沁阳、博爱及我省禹州市考察怀商文化。

  回味老街

  让文化报道影响城市建设,是2019年《文化焦作》版努力的方向。2019年5月,为了配合“四城联创”工作,解放区胜利街、民生街升级改造在即。如何既保留老街区的味道,又让老街融入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呢?为此,焦作日报社召集专家建言献策。随后,《文化焦作》版开设了《聚焦百年老街 唤起城市记忆》专栏。

  在专家的配合下,记者重走老街区,感受老街文化魅力,采写了《胡同深处有清欢》《老建筑里的旧时光》《在老街演绎一段鲜活的生活》等系列文章,文章见报后受到好评。

  采访中,老街居民、画家连文学令记者印象深刻。从2000年至2018年,他陆陆续续以手绘形式,在速写本上创作完成了近100张关于焦作老街的手绘作品。广善街口、胜利北街、胜利南街、胜利中街、新华北街、民生街、丰产街、西大寺街、天津胡同、荣家胡同、太平巷、苗家胡同、崔家胡同、孙家胡同、高家胡同、东修业里胡同、西修业里胡同、水井胡同、包工院、公所巷、豆腐巷等一批老街、老胡同的市井风情,在连文学的笔下褪去了日常的嘈杂,变得安静恬淡。每幅手绘作品背后,是连文学魂牵梦绕的一段乡愁,也是许多焦作人的一段乡愁。

  浸染初心

  2019年,焦作文化事业深入发展,《文化焦作》记者的笔尖也在时刻触及焦作深厚的文化土壤。这一年,当记者将目光投向焦作红色文化建设时,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新时代创业精神的感召下,寻找“红色初心”。

  今年4月,记者先后采写了《让红色文化“新”起来》《红色文化染红历史名村寨卜昌》两篇稿件。随后,今年8月,记者又采写了《让红色文化“塑形”焦作革命老区》一文。今年10月,记者再次采写《红色文化“火”了红色村庄》一文。采访中,记者来到中站十二会村、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寨卜昌村、博爱许湾村等红色村庄,看到“红色文化+古村+民宿”的乡村旅游模式正在那里萌芽。

  讲述非遗

  我市是非遗大市。讲述非遗故事,传承、弘扬焦作非遗文化,始终是《文化焦作》关注的焦点。

  今年10月18日至21日,太极拳、“四大怀药”系列产品、绞胎瓷、沁阳野王紵器、孟州黄河澄泥砚、沁阳黑陶等一系列焦作特色文化产品,亮相第六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引无数宾朋竞相观看。而多数人看的是品相,至于“识骨”寻踪者少,爱不释手者少之又少。如何让焦作特色文化产品在短时间内抓人眼球,靠“文化实力”成宠儿呢?许多参展商告诉记者,就看如何讲好文化产品故事了。

  于是,记者深入采写,在《文化焦作》版发表了《让特色文化产品“讲”故事》一文。文章见报后,受到许多非遗传承人的点赞。

  新闻每天都在发生,我们更注重文化新闻。如今,围绕黄河文化,《文化焦作》正在讲述关于焦作黄河文化的故事,敬请期待!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