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昨日,记者到市中医院解放院区采访,路过儿科,发现这里很“热闹”,医生办公室都安置了几个输液的孩子,主任杨定宪则正在为一个患儿开处方,忙得不亦乐乎。终于等到杨定宪有点空闲,记者赶紧凑上去了解情况。杨定宪告诉记者,现在正是流感高发期,病房都已经住满了。“那咱们中医在治疗感冒方面有没有好的办法?”记者不由得想进一步了解。
看到记者“三句话不离本行”,杨定宪想了想笑着说:“中医治疗小儿感冒有很多办法,针对今年流感,我常用柴葛解肌汤,就给你介绍这个吧。”说着,杨定宪拿过纸和笔写下了药方的名字。然后,进一步解释:“柴葛解肌汤是由《伤寒论》中的经方小柴胡汤化裁而来。出自《伤寒六书》,这个药方在中药方剂里还是非常有名气的,像《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肘后方》《麻科活人全书》《伤寒大白》《张氏医通》《幼科直言》《奇效良方》等古代药书中都有记载,主要由柴胡、黄芩、葛根、羌活、白芷、桔梗、石膏、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等组成,具有解肌清热之功效,主治包括流感在内的外感热病,以发热明显,恶寒、头痛、烦躁、咽部不适、流涕或伴腹泻、腹痛为主要表现。葛根味辛性凉,辛能外透肌热,凉能内清郁热。柴胡味辛性寒,既有疏畅气机之功,又可助葛根外透郁热。羌活、白芷助君药辛散发表,并止诸痛。黄芩、石膏清泄里热。其中,葛根配白芷、石膏,清透阳明之邪热。柴胡配黄芩,透解少阳之邪热。羌活发散太阳之风寒,如此配合,三阳兼治,并治阳明为主。桔梗宣畅肺气以利解表。白芍、大枣敛阴养血,防止疏散太过而伤阴。生姜发散风寒,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而为使药。诸药相配,共成辛凉解肌,兼清里热之剂。”
“哦,这个药方好。”听了杨定宪的介绍,记者更感兴趣了。”
“这个方子退热疗效显著,古人称为‘效如桴鼓’。”杨定宪继续说。
“那为什么叫柴葛解肌汤呢?”记者追问。
杨定宪继续耐心地说:“葛根也是常用的一味中药,性甘、辛、凉,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功效,常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等病症。所以,凡是外感表证发热,无论风寒与风热,都能选用葛根。至于解肌,是中医治疗外感证初起有汗时用的方法。肌就是指肌表,解肌就是解除在表的邪,中医有个术语叫‘解肌发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简要介绍完,杨定宪又去给患儿看病了。
上图 杨定宪在为患儿开药方。
本报记者 孙阎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