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我家门前好风景
图片新闻
与鸽子相遇
雾 凇
焦作建业春天里1#、2#、3#、5#、6#、7#、8#楼交房公告
冰封的湖
父 亲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9 年12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家门前好风景
□马万里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南水北调穿城过,廊道美景惹人醉。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焦作人,怀胎于动乱年月,又出生在芒种时节。所以我的血液里满是忠诚、悸动和热血沸腾的元素。生于斯,长于斯,一晃50多年过去了。于不知不觉中我早已被这块土地的色彩和气韵所晕染,所以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走山走水走云彩不离焦作我不迷路,所以我才会把焦作画在心上。

  1966年,我出生在解放区福利巷的一间破草房里,本家老姑妈是焦作市妇幼保健院的妇产科医生,是她为我接的生,作为回报母亲送了她几个煮熟的红皮鸡蛋,自此我就来到了人间。我家门前有一条铁道,那时的焦作人都称我们东面的北站是老火车站,这里的火车全是黑色,专供拉煤、运输货物用。那时年幼不懂事,也曾跟着大孩子们在铁轨上放过铁钉,火车呼啸一过,钉就变成了锋利的小刀,我们就有了不用花钱买的玩具耍,这让我欣喜异常;那时我们一帮小孩子常常饥肠辘辘地去火车北站偷拿堆积如山的红薯干、豆饼吃,红薯干既干又硬只能先咬一点点在嘴里慢慢含化,豆饼是喂牲口的那种,不像现在的花生饼、芝麻饼那样香,但饥不择食时也能满足我们贫瘠的味蕾。我家门口的铁道是一段半截儿铁道,像乐谱里的一个休止符。后来不再跑火车了,留着倒火车头和中转货物用,所以会看到几千米的铁道线上同时往下卸黄沙的壮观场景,那沙子的柔软和下滑在我眼里就是水、就是一片汹涌的大海。黄沙许是刚从海边挖来,新鲜、潮湿、细腻,而且里边还夹杂着洁白的甜甜的根儿,这往往会让我的眼睛陡然一亮、味蕾大开。有时火车也会卸水沙,水沙没黄沙好玩,但里边有灰铁,我们常常掂个小篮子捡灰铁,因为可以卖了换钱,所以我们不怕它粗糙、拉脚。有一年夏天,不知哪个老板中转几车皮粪肥,我家门口竟然卸下很多驴粪蛋儿,那个夏天,我们不仅承受热浪熏烤还要忍受扑鼻的难闻气息;那时邻居小荣家打扫遗留在铁道缝里的黄沙,竟然不用花钱买沙就盖起了两层小楼;还有一年夏天,午后一列火车跑着跑着竟然脱离了轨道骑在了我家低矮的土墙上。从小到大听惯了火车的呜呜响,听惯了汽笛的长鸣,以至于自己的性格都变得豪放和大气。那时大我三岁的哥哥在伙伴中间逞能,竟然从铁道上往下跑,把门牙都磕掉了两颗。

  结婚后我和爱人又在南通路上买了房,家门口依然有铁道,但这是新火车站的铁道,只载人不卸货物,而且还有高架桥。我很喜欢在暮色苍茫中看一闪而过的火车,那无数双陌生的、异域的眼睛会将我的梦带向远方。所以我感觉铁路、火车几乎贯穿了我的大半生。我的梦常常在哐当哐当响中睁开眼睛。我家和乡村只有一桥之隔,桥南桥北却风景迥异。桥南是乡村,桥北是城市。好多人都戏说我家住的地方叫城乡接合部,其实我住的地方那时候叫老红军院,据说是几个立下赫赫战功的老红军在此批的地皮建的房子。老红军渐渐老去,他们的后人有了更好的电梯房而将旧居卖之,所以我才得以买下在此居住,最主要的是离我工作的单位近,5分钟不到就能来到车间,免去了很多阴雨、冬雪天的苦寒。但这里以前人烟稀少到处荒草胡窠,连蚊子都是黑头的大蚊子,它们常常饥不择食,一遇到人便张口猛咬,恨不得吸尽人血。连我家养的宠物狗也被桥南的乡狗染得一身跳蚤。一过桥便是一条长长的土街,路边除了尘土还有电石泥灰,还有旧货市场,由于我们北方缺水,气候干燥,所以桥南长年尘土飞扬,风沙弥漫。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民曾靠接雨水吃饭,之后挖了水井,打了压泵,可以压水吃。那时的水是稀缺的、金贵的,更不敢随意挥洒、沐浴,所以那时的人们大都干毛湿糙。穿双新布鞋一会儿就会换了模样。夜幕缓缓降临之时,炊烟就会袅袅升起,空气中弥漫着烧玉米圪垱的气味。尤其是隔不久还会有办丧事、周年的,声嘶力竭的唱腔和低俗的小品、唢呐之响,往往响彻长空,弄得人夜不能寐。

  2009年,从北京发出消息要引丹江水入京,此水将路过我们河南焦作,而且还是唯一一个穿城而过的城市。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虽然路过焦作段只有约8.8公里长。但长久以来住在这里的乡亲们对故乡的感情以及和家园难分难舍的缘故,由此搬迁工作难上加难,不身临其境很难体会到搬迁之痛。我家有个亲戚就住在西王褚村,他们祖祖辈辈生长在这里,祖坟在这里,地在这里,根在这里,他们不舍故土的情怀也曾让我黯然泣下。2010年某月,我曾亲眼见过娶亲的队伍娶来新娘后第一站就是在新郎曾经的家园停下来站一站;我曾亲眼目睹:在南水北调桥的桥头,一群老人站在这里喊故乡。2010年应市著名编导杨林之邀我写了100多行的长诗《远方来的一条河流》在焦作春晚上配乐、配诗朗诵。我写诗的时候,南水北调河还没通水,只是正在搬迁,后来就挖了一条河道的雏形,但我每次从这里经过时,就仿佛看到了流动的水、听到了澎湃的水声。而且还能感受到一股股空气中的清凉。2014年12月12日一条大河终于通水了。那天我在上夜班,下班后我一个人激动地站在南通路上的南水北调桥上举目东望,一渠活水滚滚流淌,看着浩浩荡荡的水流,我终于确定了这不是梦。

  2017年7月9日绿化带征迁干部用了4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搁置8年之久的拆迁重任,完成了4008户1.8万人176万平方米的征迁任务。这不仅体现了南水北调精神,也是焦作精神。之后又开始紧锣密鼓地搞绿化带建设。

  现在我每天都从南通路上走过,道路宽阔,空气清新,新阳光芒万丈,天边云霞织锦,一河阔水在晨曦中缓缓北去,偶尔有喜鹊、鹭鸶飞过头顶,霞光在其翅尖尖上镀金,两岸高楼远远地投影在水中,河水流过却并不带走它们,这一切多么光明,多么静好,多么纯粹。我想我这一生不仅仅有铁道、火车伴随,而且还有一条大河在我家门口流过,我可以夜夜枕着她的音符入梦。

  我不仅喜欢站在桥上看风景,还喜欢去看南水北调主题文化园“水秀流云”,她的精致和婉约常常让我流连忘返,一进园两旁有小桥流水潺潺,有银杏树把门,那遍布的绿色啊,一下子让我迷了眼睛,绿了心智。连我的笑声都荡出了绿波,躺在草坪上我会像孩子一样打个滚儿,索性闭了眼睛,眼里全是深沉的绿晕。当我走到“枫林晚秋”段,虽是盛夏时节我却能想象到银杏满园、山楂红遍,枫叶妩媚、金桂飘香的场景,能感受到那种喜悦和心跳。更喜欢“玉花成泽”的紫薇大道,此处的低被紫薇是选用国内最好的天鹅绒品种,粉色的紫薇花开得热闹又繁密,茂盛又柔美。想象前边即将建成的“诗画太行”,山和水相依,人和景相融,有人在画中走,水在心中流的感觉。走累了,可以去覃怀书屋坐坐,聊聊天、翻翻书,听听音乐,渴了有菊吧、茶吧、水吧,让您一次喝个够。这时您会感到,在我们焦作,就是做一滴水也是幸福的。怀旧了,可以去看看南水北调纪念馆,看看那些老照片,可以一解乡愁,回到那年那月的时光,还可以去看看明清故居王家大院,看看农民夜校原址,看看青少年活动基地,闲时可以在青青竹林吹吹笛、弄弄箫。有那么多的美好在向您招手,您来还是不来?

  哦,我家门前有条河,她一路欢歌从远方走来,带来了清澈的渠水和城市的新颜,同时也带来了美好的希冀;我家门前有条河,她恋恋不舍地向远方走去,带去了多少焦作人珍贵的记忆和强烈的期盼,同时也带去了多少焦作人衷心的祝福!

  门前风景又易新,春花红后秋实金。最是眉开眼笑处,无限风光满乾坤。

  有一条河,从我家门前流过,从所有焦作人的心头流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