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在外奔波的人们难免想家。12月22日,冬至,在北京打工的李尧(化名)给武陟县大封镇大封村会喜幸福院的义工兼老师徐春琪发来微信,诉说自己半年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感恩幸福院使他明白了事理,将他引上了正道。
“孩子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打电话、发信息与我们沟通交流,询问老人们的生活和身体状况。看到从这里走出的30多个孩子都没有再犯事,我们感到很欣慰。”会喜幸福院院长司金荣感慨道。
幸福院本是为老人们提供就餐、休闲、娱乐的场所,大封村会喜幸福院怎么成了失足少年心灵的港湾?
司金荣说,会喜幸福院成立4年多以来,不仅成了老人温暖的“家”,还特别注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人员和义工经常把自己的家人带到这里接受熏陶,效果很好。幸福院的做法受到了武陟县民政局和人民法院的关注,主动送来未成年犯罪人员到这里做义工,接受社区矫正。
“未成年人犯罪,多数由于养成了不良习惯、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情绪冲动所致。在幸福院,我们要求接受矫正的孩子与老人同住、同吃、同学习、同劳动,学习圣贤教诲和优秀传统文化。在义工的带领下,孩子们每天参加扫街等义务劳动,树立先做人后做事的理念,抄《弟子规》,写总结日记,在践行孝道和志愿服务中重新认识自己、反省自己。”大封村两委干部苗福安说,“4年来,16批32名未成年犯罪人员到这里接受矫正,重返社会后没有人重新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