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发展水平既关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又和每一个家庭密切相关。
今年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教育局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和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紧紧围绕教育质量和学校安全两个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公平惠民,教育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关键词:党建引领
坚定不移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根本使命,自觉从政治高度来谋划推进教育工作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召开全市教育大会,成立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全覆盖,为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
强化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指导,调整理顺108所中小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工作经验被《河南省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信息》专题刊发。
深化教育系统“支部建设年”活动,推进中小学校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我市2所学校被评为“河南省首批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示范校”,基层党组织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
●关键词:教育质量
坚定不移把教育质量、教学质量作为核心关键,积极满足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强烈需求
普通高中质量全面提升。制定并实施“高考冲刺及名校突破30条措施”,开展“学名校、促提升”活动,修订完善教育质量奖方案,设立中国人寿教育奖学金,建立寄宿制普通高中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坚决制止跨区域违规招生行为,形成质量提升常态长效机制。今年我市一本上线5708人,较上年增加518人,占全省增加总人数的近十分之一;全省理科第一名时隔21年再次花落焦作,11名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市教育局受到市政府通令嘉奖。
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今年我市参加对口升学人数2473人,本科上线623人,上线率25.19%,远高于全省平均上线率;强化学生技术技能培养,我市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6个,在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54个、二等奖100个、三等奖89个。
义务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召开全市初中质量提升座谈会,主动征求基层一线意见建议,形成并实施“初中教育质量提升工作措施28条”。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教育集团总数达到99个,辐射带动229所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提升发展。
学前教育质量明显改善。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强化幼儿教师培训、办园行为指导,持续提高保教水平。推进示范园创建活动,新增省级示范园1所、市级示范园9所,省市级示范园总数分别达到24所、55所,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关键词:德育素质
坚定不移把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作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课堂正面教育。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开足开好中小学德育课程,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市6所学校获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突出系列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宪法法律教育等活动,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时代新风正气,我市1名学生获首届省“最美孝心少年”称号、15名学生获省“文明学生”称号、24名学生分获省市“新时代好少年”称号,市教育局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奖。特别是我市学生张昕在“学宪法、讲宪法”河南赛区比赛中获得特等奖,并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总决赛,获得初中小学组亚军、最佳表达奖。
强化传统节日教育。利用清明节、七一、烈士纪念日、国庆节等重要节日,组织学生开展祭英烈、童心向党歌咏比赛、烈士公祭、向国旗敬礼等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增强国家意识、爱国意识。
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广泛开展阳光体育一小时、中小学生艺术体育节、校园足球、戏曲进校园等活动,我市15所学校获全省中小学“最美大课间”称号,新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7所、全省“一校一品”示范学校10所,市教育局获全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全省校园足球先进单位称号。
●关键词:改革创新
坚定不移把教育改革、教育创新作为强大动力,着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启动“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制订《焦作市推行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确定试点学校9所、对口企业13个,为学校和企业搭建起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桥梁。“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工作经验被《市委工作信息》专题刊发,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焦作市改革创新奖”,为全省提供了示范。
提升“互联网+教育”发展水平,深化“三通两平台”普及应用,我市中小学宽带接入率、多媒体教室占比率、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率均居全省第一;成功举办全国“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研讨会、焦作市中小学创客大赛等活动,市教育局在2019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互联网+教育”典型发言,工作经验分别被河南教育信息、教育部网站专题刊发。
推进学校规划建设立法,今年5月31日,《焦作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已于9月1日起施行,为我市学校规划建设提供了法制保障,教育立法走在全省前列。
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出台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惠师政策,乡镇、村、教学点教师生活补助每月分别提高到260元、360元、560元,小学、初中、高中班主任津贴每月分别提高到400元、500元、600元,教龄津贴按照每年10元累计核定,乡村教师人均年收入增加近1万元,广大教师的获得感明显增强,“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正在形成。
●关键词:学校安全
坚定不移把校园安全、师生安全作为基础底线,努力把学校建成最阳光、最安全、最放心的地方
以“平安校园”创建为主线,健全教育安全工作体系,制定并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重点管理工作36条”,建立学校安全双重预防体系,深入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扎实做好校车、消防、食堂食品、防溺水等安全工作,加快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强化学生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确保校园师生安全。今年,我市实现中小学生“零溺亡”,5所学校被授予河南省“平安校园”称号,市教育局被评为全市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消防工作先进单位。
●关键词:公平惠民
坚定不移把教育公平、教育惠民作为本质要求,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开展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小学下午放学较早、家长接孩子不方便,已成为不少家庭的烦心事、操心事。为解决这一难题,将小学课后服务列入主题教育立行立改事项,在充分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制定课后服务指导意见。10月12日,召开专题会议,正式启动小学课后服务工作,中站区先行先试,各县(市)区及时跟进。12月18日,又召开推进会,全面安排此项工作。目前,全市已有271所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受益学生11万余人,接孩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建立信息比对、信息共享、摸排走访机制,实施“清零行动”,今年全市已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1.2万人次,免除学费住宿费6.1万人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经验被《市委工作信息》专题刊发。
保障学生公平就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覆盖率保持100%,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8.68%,超过省定目标。开展控辍保学,坚持“一生一策”,安排专人进村入户,宣传政策、交流思想、送上温暖,核查出的51名辍学学生(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6名)已全部劝返复学。
普惠发展学前教育,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3所、增加幼儿学位2320个,圆满完成省定民生实事任务。
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制订《焦作市校外培训机构违规招生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出台《焦作市校外培训机构行为十不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相关部门统一联动,取缔无证校外培训机构662家,整改合格办证34家,录入全国服务平台611家,录入率和发布率在全省领先,有效规范了社会办学行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和神圣使命。全市教育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担当实干,推动教育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教育强市、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李 涛 丁 垒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丁垒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