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我们的2019·幸福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实施幸福民生工程 增强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版面导航    
2020 年1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9盘点之幸福民生
实施幸福民生工程 增强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苏蔺水厂项目沉淀池。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大沙河治理效果显现。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升级改造后的山阳区定和街道沁北电厂小区。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干净整洁无异味的公厕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以前公厕的不好印象。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市妇联举办的春风行动女性专场招聘会,为女性就业创造条件。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市丰收路以南李河防洪影响处理及生态治理示范段。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2019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实施2019年民生幸福工程的意见》,提出实施保障食品饮水安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进一步扩大创业就业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逐步扩大免费WIFI覆盖范围、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优化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大力整治噪声和生态污染、持续开展文体惠民活动10个方面55个子项目的民生幸福工程。一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责任,采取措施,积极推进,截至目前,十大民生幸福工程的55个子项目已全部完成或实现阶段性目标,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民生幸福工程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

  为了实现让市民早日喝上丹江水的庄严承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南水北调配套水厂项目,多次召开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推进措施,解决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继2018年4月28日苏蔺水厂通水之后,2019年7月20日,府城水厂建成通水,南水北调干渠以南、塔南路以西用户用上南水北调水。该水厂自通水以来,日供水2.5万立方米,供水人口约12万人。

  为切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我市共投资1007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32个,打机井20眼,配套水泵24台、压力罐20台、消毒设备101台,敷管网8.48万米,解决了173个行政村近25.5万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增强了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

  我市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让城市更精致,让乡村更宜居。

  把“四城联创”工作与深入推进百城提质工程、开展“城市双修”、加快背街小巷整治、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等有机融合,各城区累计投入资金约5.47亿元用于老旧楼院、城中村(城郊村)升级改造,在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下沉式广场、智能充电车棚、健身步道、绿化美化、垃圾分类等工作中取得了扎实进展。我市还印发了《焦作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暂行办法》,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提供了政策保障,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规范,为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创建美丽乡村结合起来,通过以“清垃圾、治污水、改厕所、整村容”为重点的“三清一改”行动,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喜人变化。截至2019年11月底,我市共投入改厕资金2.2亿元,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20万户,完成率达167%,超额完成省定改厕任务。

  同时,我市共投资6400万元,新建乡村“气代煤”燃气管网547公里,完成年度计划287公里的191%,发展居民用户25500户,中心城区乡村燃气主管网覆盖率达90%,乡村配套燃气管网覆盖率达60%。六县(市)共投入资金15379.6万元,全部实现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

  三

  将“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作为助推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在已成功创建孟州市、沁阳市、武陟县3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基础上,开展了大规模的全域“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路里程达6782公里,共完成精品创建里程3919公里,绿化5000多公顷,城乡班车达800辆,城乡班线达150条,基本实现农村公路全畅通、管养责任全落实、所有路段全绿化和“出门见路、抬腿上车”目标,全域“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工作开全国之先河。2019年11月7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的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现场会上,我市作了典型发言,焦作经验得到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的高度赞誉。2019年11月22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戴东昌专程到我市调研“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为切实解决我市个别自然村出行不便的问题,我市提出2019年年底前实现5户以上(省定为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的目标,目前19个出行不便自然村31公里硬化路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实现5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为农民群众脱贫奔小康夯实了基础。

  此外,为助力文明城市建设,市公安局在人民路与普济路交叉口、人民路与民主路交叉口等18个路口安装了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抓拍系统。经过各县(市)区发改委和相关建设企业的积极努力,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充电桩310台、充电站20座,超额完成了省发改委去年下达给我市的80台充电桩、1座充电站建设任务。

  四

  截至2019年11月底,我市组织各类大型招聘会220场,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0余万个,实现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3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4万人。

  举办1088期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班,培训5.25万余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4亿元;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各类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6万余人,创办市场经营主体7483个,带动就业13354人。全面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全年新培养技师140名,新培养高级技师40名。

  五

  全面落实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放80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5.36亿元。

  实现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共下发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资金8619万元,107家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如期建设完成,打造了31个城市社区示范性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0个示范性养老机构、5个社区养老服务助餐点,实现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全市设置医养床位3326张,超额完成1000张的全年目标任务。

  六

  A级以上旅游景区免费WIFI覆盖。目前,全市7家AAAA级以上景区已完成在游客服务中心、购票大厅及景区内重点游客集中区域实现免费WIFI覆盖、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实时信息推送等智慧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并在智慧景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大型商场开通免费WIFI。目前,焦作火车站售票厅等场所实现了免费WIFI的覆盖。大型商场等公共区域正在积极推进。

  布局5G基站。截至目前,我市新建改建5G基站350个,2020年计划投资1.2亿元,再部署1700个基站,届时将实现中心城区和11个县(市)区主城区5G网络的全面覆盖。

  七

  加大社会救助力度,让困难群众更有保障

  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众为重点,以扩面、提标为主线,加快完善覆盖城乡、托底保障的社会救助体系。

  提高五条标准线:一是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49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520元;二是城市低保月标准从月500元提高到月550元,人均月补差不低于280元;三是农村低保年标准从3480元提高到3900元,人均月补差不低于170元;四是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年标准分别提高到9600元和6000元;五是社会散居和机构供养孤儿养育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950元和1350元。

  加强困难群众集中托养、就医保障。去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进一步深化“两定制兜底线”健康扶贫模式,大力推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失能失智重度残疾人医养中心建设,基本建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失能失智重度残疾人医养体系。目前,全市规划建设医养中心45家,建成45家,已有40家医养中心实现入住,现已入住1434人,符合政策兜底医养入住人员473人;全市已开展5期护工培训班,共培训护工551人次,在岗护工325人,其中128名来自于贫困家庭。

  2019年7月1日起,我市适度提高了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实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2019年7月至11月,全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诊2.98万人次,发生医疗总费用4318.5万元,其中合规费用4114.7万元,个人负担305.9万元,按医疗总费用计算报销及救助比例达到了92.9%以上,贫困群众个人负担比例降到了7.1%以下,有效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不起病”的问题。

  八

  优化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让青少年学习生活更安心

  设置青少年篮球运动公共体育设施。2019年,市体育局积极与市园林局等相关单位对接,共投入资金17.85万元,在中站许衡广场和马村绿园、白鹭湿地公园等地设置了青少年篮球运动公共体育设施31套,满足中心城区青少年篮球运动(半场)需求。

  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去年,全市公安机关组织开展各类应急处置演练1900余场次,开展校园法治安全教育2900余场次,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60份。破获涉校刑事案件1起,刑事拘留1人,查处治安案件3起,行政拘留2人,罚款1人,排查化解涉校纠纷150起。市场监管部门检查学校食堂、供餐单位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1542户次,抽检食品733件,约谈60户,责令改正209户。排查并整改学校、供餐单位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完成食品安全问题或隐患242个;约谈学校食品安全负责人87人次。文化执法部门检查经营单位10260家次,责令改正111家次,办结案件189件,警告185家次,罚款189家次,责令停业整顿8家次,吊销许可证1家。校园及周边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中心城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化管理。我市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制订《焦作市校外培训机构违规招生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出台《焦作市校外培训机构行为十不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相关部门统一联动,取缔无证校外培训机构662家,整改合格办证34家,录入全国服务平台611家,录入率和发布率在全省领先,有效规范了社会办学行为。

  九

  大力整治噪声和生态污染,让群众生活更健康

  强化噪声污染防治。以规范广场、居民小区等场所健身跳舞、唱歌娱乐等为重点,开展噪声污染专项整治行动,解决噪声扰民问题,既保证了健身群众正常活动,又不妨碍附近居民正常生活。

  强化生态污染防治。2019年,市工信局积极推进“百企退城”工作,40家城区企业实施了搬迁改造。市城管局加快推进清洁取暖工作,中心城区新增115个供热小区,新增供热面积165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0%。市园林局加大城市绿化管养力度,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率为35.73%,草坪地被黄土裸露和绿篱模纹缺株断带已全部完成补植,裸露土地治理达到61.6%,实现城市绿地内裸露土地绿化治理60%以上。

  此外,我市加大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力度,总投资13.13亿元,实施了白马门河(人民路—普济河)、普济河(新月铁路—新河)、瓮涧河(新月铁路—新河)、李河(影视路—南水北调截洪沟)段“四河整治”项目,治理总长度17公里。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基本完成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县(市)基本消除黑臭现象,其余县城基本完成建成区黑臭水体截污纳管、排污口整治任务。

  十

  持续开展文体惠民活动,让群众生活更丰富多彩

  2019年,市体育局继续强力实施“健康焦作”体育惠民工程,积极筹集资金,与市园林局等单位对接,在中站区许衡广场,马村区绿园、白鹭湿地公园等处设置青少年篮球运动公共体育设施31件,满足了中心城区青少年篮球运动场地的需求。同时,市体育局购置体育健身设备214套,为我市180个行政村安装体育器材,为中心城区30多个公园、广场、社区等配建健身器材,进一步完善了“10分钟体育健身圈”,圆满完成了2019年度的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任务。

  城东体育健身公园正在进行收尾工作,围绕人工湖,多个篮球场、足球场已经建成。

  2019年,我市“舞台艺术送基层”活动组织开展了包括“周末大舞台”“中原文化大舞台”在内的文化惠民活动,共计演出300场,惠及群众100余万人次。“百姓文化超市”服务平台共开展线上线下活动4000余场,提供免费预约、预订名额3万多个,群众参与率在95%以上,惠及群众达500万人次。如今,“点文化、送文化、种文化、创文化、传文化”已在山阳大地蔚然成风。

  (本版稿件由时政新闻采访部记者集体采写)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