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市完成贫困户脱贫退出标注1.59万人,贫困村退出标注68个,圆满完成了全年的脱贫目标。
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累计实现脱贫10.57万人,190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21%。
市扶贫办提供的这两组数字表明,我市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将为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对我市“两定制兜底线”健康扶贫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我市探索推行的建档立卡失智失能重度残疾人集中医养和贫困兜底线保障做法,受到《半月谈》和《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等国家级主流媒体的关注并报道。
去年以来,我市紧盯1.59万人脱贫、68个贫困村退出的年度目标,坚持高位推动,切实扛牢责任。市委、市政府按照“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总体要求,将脱贫攻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强力推进,调整充实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全面加强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指导、督导和协调,先后18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中心组理论学习会,20次召开脱贫攻坚推进会、座谈会、调度会、现场会,学习贯彻中央和省脱贫攻坚有关精神,统筹协调推进工作;建立完善脱贫攻坚调度机制、“四个一”工作机制、市级领导带队督导机制、行业扶贫工作分析监测机制、驻村第一书记述职评议制度,压紧压实五级责任。“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活动开展以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小平先后21次深入26个乡镇29个贫困村,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先后20次深入27个乡镇30个贫困村,调研指导工作。各县(市)区委书记、各乡镇党委书记和各村党支部书记也都分别对贫困村、贫困户开展“遍访”活动。14个重大专项工作指挥部认真履行政策落实和协调责任,先后21次召开指挥部会议,85次召开现场会、推进会、培训班,有力推动了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市级督察巡查组以暗访为主,9次深入各县(市)区和行业部门督察督办,指导和帮助查找问题、完善提高。
围绕三年行动计划,我市成立了14个脱贫攻坚重大专项工作指挥部,各牵头部门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用足用好部门资源,制订完善具体工作方案,明确推进目标,细化任务清单,落实责任人员,做到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工作优先对接、扶贫措施优先落实。截至去年年底,全市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放低保和特困救助金3481万元;全面推开“两定制兜底线”健康扶贫模式,慢性病患者签约服务5320人,规范化治疗25种大病患者546人,签约率、救治率均达1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生医疗费用39765人次,报销救助金额7465万元,贫困患者住院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下;去年春季学期,教育资助贫困学生1.2万人次、672.98万元,免除贫困学生学费和住宿费2967人次、160.56万元;对全市1800户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贫困户危房改造494户;24个贫困村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全市190个贫困村实现了通路、通车、通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也都取得明显成效。
产业带贫效果明显。去年,全市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34亿元,实施产业扶贫类项目177个,将带动19088户(次)贫困户实现增收。就业扶贫圆满完成。去年,全市累计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2.1万名,公益性岗位安置在岗1040人,举办就业创业招聘会210余场,累计转移贫困劳动力2.3万人。生态扶贫更加扎实。去年,全市选聘贫困人口护林员38名,为1268户贫困户户均发放公益林补贴361.6元,特色经济林、木本粮油、林木花卉和林下种养植(殖)等林业产业规模达到1.68万公顷,带动1268户贫困户年均收入5923元。金融扶贫稳步推进。去年,全市累计为732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266.3万元,历年累计贷款余额2.1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