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 通讯员栗明霞)昨日,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了解到,2019年我市圆满完成国家、省下达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切实做好2019年全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确保我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市卫生健康委成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实施方案,对我市承担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进行了分解和细化,明确了责任分工、具体措施以及监测项目、样品数量、采样要求、上报时限以及数据质量控制等。
实际操作中,市卫生健康委坚持进行科学采样,加强质量控制。监测点遍及六县(市)四区及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覆盖率达100%。样品采集主要为超市、食品店、农贸市场、餐饮店、学校、学校周围、网店等流通环节。根据样品特性、消费情况、检测目的和方法,合理安排各监测点的样品数量和比例,分类分批分季进行采集。微生物样品采集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程序要求,防止一切可能的外来污染。
市疾控中心积极配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设备,目前共配置37种设备,合计43台,配置达标率92.5%。抽调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理化、微生物检验小组,合理分工、专人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检验过程高标准遵循SOP手册要求,理化检验采取平行双样、空白实验、回收率实验、标样反测等方式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严格规范样品处置、处理,保证样本不受污染,对检测阳性的菌株样本进行多次复核,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同时,组织专门人员从检测结果相关性、仪器设备的检定与校准周期、期间核查结果、检测结果的签发等方面入手,对检测结果进行全面审核,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019年,我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品共450份,其中承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监测项目样品186份,承担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监测项目样品264份。截至2019年12月底,完成了包括蔬菜、肉与肉制品、水果及其制品和焙烤类食品共四大类食品、样品总计73份的食品化学污染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监测;完成包括粮食制品、肉与肉制品、水产及其制品、水果及其制品、饮用水和餐饮品共六大类食品、样品总计113份的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完成八大类食品、样品总计170份的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其有害因素监测任务;完成校园周边主要小食品(辣条等)40份样品的专项监测任务;完成校园食堂主要加工用食材54份样品专项监测任务。
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进一步摸清了我市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趋势,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掌握了我市部分重点食品、学校周边主要小食品和校园食堂主要加工用食材等的有害因素的污染情况,为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和监管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