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4日,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闪亮的名字——2019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作为我市乃至河南唯一入选者获此殊荣。
作为一名退役的老兵,50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李世江始终冲锋在产业报国、科技兴企的前沿,用自己一生对科技事业不懈的追求,诠释了一个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实业报党恩”的使命担当。“今天能获此殊荣,是对我过往工作的肯定,更是我前进路上的动力。”2019年12月24日,刚刚获得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称号的李世江激动地对记者说。
多氟多在李世江的带领下,在氟化工行业精耕细作,在数字化浪潮中披荆斩浪,从化学到电化学,从氟化工到新能源,时代同行,与强国共振。50年,改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担当和使命。
自信、勤奋、努力,经历过部队的淬火锤炼,李世江扬帆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他身上,有着太多耀眼的荣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中国民营化工功勋企业家、国家现代企业管理创新一等奖、省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最受尊敬的民营企业家、河南省技术创新先进个人、河南省工业创新特等奖、40多项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者、30多项国家专利第一发明人……
“我今年69岁了,是名老兵,但是在产业报国、科技兴企的战场上,还是一名新兵!”李世江笑着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在部队的熔炉里锤炼过的老兵,我的心是红的、血是热的、骨头是硬的!”
叩问初心,部队洗礼,信仰坚定。奉献,是军人的底色。1968年,李世江穿上心仪已久的军装,光荣地成为一名火箭军战士,在云南大山深处驻地修基础、筑堡垒,并多次参加抢险救灾,表现优异,第二年就入了党。一次云南发生地震,许多村庄房倒屋塌。身为班长的李世江带领战友,攀山路、钻废墟,共救出19位村民。还有一次,驻地附近山洪暴发,连队赶往救援,尽管当时李世江不会游泳,可是他不顾个人安危,拴紧绳索,勇敢跳入洪水中救人。事后领导批评他,他却说,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就是我们奉献的时候。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洗礼,铸就了他顽强坚韧的性格和对党忠诚、勇于奉献的精神。
家国情怀 创业报国
1973年,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李世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一步步成为技术能手、管理专家。1994年,李世江出任一家氟化盐企业的厂长,面对少技术、缺管理、人心散的现状,他毅然挑起重担,靠着骨子里敢打硬仗的军人性格和专业技术,组织厂里几名“老转”骨干,从班组达产到质量达标,从产品推介到市场开拓,带领企业实现当年扭亏为盈,并成功开发“氟硅酸钠法制冰晶石联产优质白炭黑”专利技术,破解磷肥行业“三废”难题,实现资源综合利用,该项目被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
企业的盛衰成败,有时仅在一念之差、一步之差。唯有领先一步,才能步步领先;唯有走在潮流前面,才能不被潮流所淘汰;而率先迈出第一步,则需要胆略。2006年,军人气质浸入骨髓的李世江出国访问途中,获悉锂电池的核心材料六氟磷酸锂,每吨市场价格高达100万元,生产难度高,技术被日本企业垄断。想去学习,日本人连厂门都不让进,落后受制于人的情形激发了李世江的血性,他带领团队历时8年,自主研发,首创以新型原料路径制备晶体六氟磷酸锂新专利工艺并迅速产业化,实现了“中国自造”。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国家部委列入国家“863”计划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多氟多研发的六氟磷酸锂横空问世,结束了我国锂电池核心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用创新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如今,多氟多六氟磷酸锂产销量全球领先,不但替代进口,还大量向国外出口。在全球用的锂电池中,每四块锂电池中就有一块用的是多氟多生产的六氟磷酸锂。该产品的国产化打破了垄断,售价从原来每吨100万元降至现在每吨10万元,为我国新能源行业和军工装备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
“中国社会要真正发展,还是需要创新”。李世江直言。从过去的要素驱动到现在的创新驱动,是我国发展路径非常重要的转变,也是当前经济新常态要全力面对的新课题。在这个过程中,多氟多要争先锋、打头阵、挑大梁,争取把创新做得更好。
党建融合 创新发展
作为一名老党员,李世江不忘初心,始终坚持听党话、跟党走,将党建融合发展作为保障企业经济建设的“定海神针”。
李世江在企业实施“红色”人才培养工程,把退伍军人培养成企业生产经营技术骨干,把企业生产经营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现在,有近300名优秀退役军人光荣加入党组织,在各个部门承担重要职责,成为企业发展新动能。
创建党建与管理融合新模式,将党的领导写入公司章程。企业重大决策、重要任命需征求党委意见,接受党委指导和监督。多氟多党委与管理层“交叉任职、优势互补”,永葆党的先进性,构筑强大的红色堡垒。2017年,多氟多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民营企业更需要党的领导。李世江说,民营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细胞,会分成非常多的经济主体、利益主体。每个利益主体都有自己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也有利益分配的不同诉求。如果大家都只从自身利益出发,很多事往往是干不成的。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组织来平衡这种诉求,平衡解决不同主体之间的矛盾。当下的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胜任这种平衡和引导。一个坚强有力政治组织的领导,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从来都是中国社会的诉求,也是民营企业的诉求。
“党的领导是凝聚力、是向心力,也是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需要一个坚强的、健康的党的领导,党委说话算数,敢于担当,这就是最好的环境。”李世江说。
搭建平台 延续基因
军人出身的李世江,心里有着割舍不断的军营情结。要求企业在日常的招聘中,优先录用退役军人,尤其是每年9月、10月退役军人安置期,主动结合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等,设立招聘专场,为退役军人建立就业通道、搭建创业平台,让曾经在国防建设中流血流汗的人,在企业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释放更大能量。多氟多已累计接纳安置退役军人730多人,其中近200人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组建由退役军人为主要力量的基干民兵、消防救援、应急抢险分队等保障队伍,铸就守护企业健康运转的钢铁长城。
一大批优秀退役军人在工作岗位上,发扬部队的好作风、好传统,建立起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增产增效、市场攻坚红色堡垒。实践证明,这支队伍是一支党性强、觉悟高、纪律严、能战斗的队伍。他们处处比奉献、比创新,时时比贡献、比担当,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正能量,成为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
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永不褪色的是心中的信念和融入血脉的价值底色。李世江连续坚持23年,每逢重大节日尤其是八一建军节,到地方驻军部队和优抚对象家中进行慰问,送上慰问品、慰问金,感谢部队官兵为祖国国防事业和社会安定的辛苦付出。每逢八一建军节前夕,李世江都会组织召开多氟多退役军人座谈会,重温旧时光,智慧大碰撞,倾听“老转”的合理化建议。
2016年,中国火箭军正式授旗。作为一名曾经的火箭军老兵,李世江倡议发起“808火箭军老兵论坛”,搭建大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新老战友欢聚一堂,缅怀军旅生活、共叙战友情结、感叹祖国发展、畅想美好未来。他还十分注重通过企业文化平台的多种宣传载体,传播贯彻拥军爱国的思想,邀请战斗英雄到企业讲述先进事迹,组织民兵骨干力量、骨干职工共同观看国防教育纪录片,普及国防知识,让“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为进一步增进军民鱼水之情,构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民关系,营造了良好的和谐氛围。
家国情怀,军人情节。李世江说,一朝为军人,一辈子有军魂。当过兵的人,心中始终都有一个信念,就是用生命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在产业报国、科技兴企的战场上,李世江永远是一个新兵,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中国的企业冲在创新的前沿,拥有自主核心技术,让中国的民族工业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中央。这就是李世江,一个退役老兵对党和国家的铮铮誓言;一名老党员的初心叩问,赤诚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