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技能、建扶贫工厂(车间)、安排就业……近年来,武陟县总工会发挥职能优势,通过多种渠道助力脱贫攻坚,可谓是红红火火、风生水起。
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武陟县总工会劳模扶贫项目覆盖贫困户3004户次,产业扶贫项目收益590.8万元,惠及2899户贫困户;开展健康扶贫活动35次,举办技能扶贫培训班31期,安排贫困人员就业580人,使一大批困难职工、困难家庭在县总工会的帮扶、指导下,摘掉了贫困帽子,走出了贫困生活的阴霾。
提高政治站位 主动担当作为
武陟县共有各级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04人,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14家。
为深入开展劳模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武陟县成立了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武陟县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建立了各级工会主席为第一责任人的助力脱贫攻坚责任体系。
在推进这项工作中,该县总工会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围绕技术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就业扶贫、结对扶贫、智力扶贫和先进集体助力脱贫攻坚“6+1”行动,对照劳模助力脱贫攻坚行动计划,按照全县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行业分布情况,建立了18个劳模助力脱贫攻坚示范点,确定了7个劳模定点扶贫项目。目前,全县共有206名劳模主动加入到脱贫攻坚行动中来,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推动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
完善工作机制 推进工作开展
有目标有计划,关键还要靠落实。为确保劳模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取得实效,该县总工会建立了工作推动机制、责任机制、督导考核机制等,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全员上阵,每周召开工作推进会,听取工作汇报,研究推进措施,保证工作成效。在落实责任机制方面,制订了推进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各级工会和劳模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的具体职责和任务,构建了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在督察机制方面,由县总工会班子成员带队,抽调人员组成巡回督查组,不间断对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督查,有力推进了工作开展。
坚持示范引领 深入开展“6+1”行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该县各级工会从增强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入手,开展劳模技能扶贫,锻造“扶贫金钥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县总工会从三个方面多管齐下,坚持抓具体、抓长远、抓落实。
实施产业扶贫,带动贫困群众就业。把抓好产业扶贫作为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全县各级工会以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为抓手,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大力实施劳模产业扶贫,打造“扶贫孵化器”。如省劳模邱国庆带领的河南旭瑞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600万元建成4个扶贫基地,带动235户贫困户年增收52万元,安置贫困户80人就业,月收入2500元以上。省劳模王福军带领的河南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推广种植优质绿色水稻,实施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工程,统一配送化肥、种子,免费耕种、收割,提高收购价,带动周边29户贫困户增收。同时,通过“产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把上级产业扶贫资金29万元建成烘干车间,按年息10%进行分红,带动29户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余元,走出了一条“劳模创办产业基地,基地带动群众脱贫”的产业扶贫新模式。
聚焦项目扶贫,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各级工会搭建“就业扶贫车间”,助力脱贫攻坚,通过特色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回购等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如该县劳模、翔胜制带有限公司经理谢振江出资300万元,在小董乡贾村建立扶贫车间,帮助36名困难群众找到致富路。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国网武陟县供电公司扎实开展扶贫工作,投资745.8万元对全县2个深度贫困村和12个贫困村,进行电网改造升级;主动承担光伏扶贫项目,投资1983.5万元建成47个光伏产业项目并网投运,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500元以上。
发挥集体优势,确保扶贫成效。全县各级工会注重发挥先进集体的整体优势和团队作用,通过开展先进集体扶贫专项行动,吹响精准扶贫冲锋号。省五一劳动奖状单位武陟县中医院积极参与集体健康扶贫项目,组织医疗队深入贫困村开展义诊扶贫活动35次。省劳模、县卫健委主任王国强带领县卫健委工作人员,积极探索“两订制兜底线”健康扶贫武陟模式,在全市、全省复制推广,并作为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130项地方典型经验之一予以通报表扬。
一件件扶贫实事、一桩桩惠民好事,彰显了武陟县总工会为民解困的深厚情怀。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全县各级劳模累计投入资金3150万元,帮助农村贫困户796户实现脱贫,培育劳模产业扶贫基地19个,受益群众238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