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经济工作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践要求,全面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各项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紧盯高质量发展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为引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致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努力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争当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的主力军!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左右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
万元GDP能耗降低3%左右
进出口平稳增长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
2019年经济发展成绩
经济实力稳步增强。GDP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
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9%,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3.5个百分点。
质量效益持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3.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6%,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民生支出22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小康社会总指数达92.4%,全面建成小康路上蹄疾步稳。
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突出成就
“转型之路”得到了国家肯定。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考评中居第2位,受到国务院督查表扬和资金激励。
“一赛一节”拓展了开放空间。成功举办“一赛一节”,实现了文化体育、旅游康养、经贸招商联动,签约项目159个、总投资1692亿元。
“两山两拳”提升了区域优势。推动“两山两拳”建设上升为省级重大布局,纳入郑州大都市区建设“五大行动”“五个清单”,“两山两拳”区域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带启动建设。
“四城联创”丰富了品质内涵。深入推进“四城联创”,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验收。
“重点工作”实现了更加出彩。在全国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绩效评价中居第4位,获评优秀单位。成功获批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实现了工业领域综合基地创建的重大突破。全省百城提质暨文明城市创建、三大改造、“四好农村路”、安全生产等现场会在焦召开,国土绿化、百企退城、智慧金服、乡村旅游、“334楼院协商治理”和“党群360工作法”等“焦作经验”叫响全国全省。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工作
着力稳定经济增长,巩固出重彩更精彩的良好态势
抓好有效投资扩大行动。一是加强谋划储备。二是加快前期工作。三是强化项目攻坚。四是抓好项目服务。
开展促进消费升级行动。落实促进消费升级的政策措施,放宽文化、教育、体育等领域市场准入。扩大住房、汽车等传统领域消费。出台扶持夜间经济发展等措施。实施服务业“两区”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创建省级品牌消费集聚区和省级特色商业街区,加强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建设,健全基层小商品流通体系。
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加快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纵深推进简政放权,推动“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走深走实,提高“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马上办”比例;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批量政务服务事项“刷脸办”“刷码办”“刷证办”;扩大容缺办理范围,建立容错办理机制。提升“企业纾困360”平台功能,开展现场或集中解决企业困难等专项行动,抓好“四双”机制落实,纠正“新官不理旧账”现象。
加快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出重彩更精彩的重要支撑
开展制造业能级提升行动。一是实施“改造升级”行动。二是实施“数字领跑”行动。三是实施“融合发展”行动。四是实施“培大育强”行动。五是实施“争先晋星”行动。
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工程。把服务业与制造业、培育消费新热点相结合,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发展,确保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一是实施现代物流业突破工程。二是实施金融业创新工程。三是实施电商体系完善工程。四是实施文旅转型工程。五是实施康养业高端示范工程。六是实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工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在乡村振兴上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是抓好乡村产业振兴。二是深化农村改革。三是建设美丽乡村。
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夯实出重彩更精彩的牢固根基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高质量抓好剩余5665名未脱贫人口退出。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正确把握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辩证统一关系,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重在“治”、要在“建”、由“治”到“建”,完善量化考核、生态补偿、差别管控等机制。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防范金融风险,加强互联网金融、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监管,加大非法集资防范处置力度。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建立全口径政府债务监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违法违规变相举债行为,有序化解隐性债务存量。防范企业风险,防控企业流动性风险、企业担保互保等风险,发挥债委会作用,支持非公企业开展“债转股”,引导企业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深化改革开放创新,释放出重彩更精彩的澎湃动能
实施重大改革工程。通过改革破除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一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二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四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五是统筹推进教育、文化、电力等领域改革。
实施开放合作工程。一是强力招商引资。二是扩大对外贸易。三是筑牢开放平台。
实施创新驱动工程。一是推动国家高新区提质增效。二是加快创新平台和创新主体建设。三是加强创新人才引育。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拓展出重彩更精彩的战略空间
开展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行动。贯彻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求,争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二是加强沿黄生态保护。三是传承黄河文化根脉。四是推动郑焦一体化发展。
推进城区提质建设行动。纵深推进“四城联创”。抓好城市双修、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世行贷款绿色交通项目。强力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补短板工程。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智慧城建、智慧交通,完善市数字城市管理中心功能。
实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一是注重分类指导。二是做强产业支撑。三是提升承载能力。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汇聚出重彩更精彩的磅礴力量
实施高质量就业创业工程。开展援企稳岗行动。抓好千村人社站服务提升、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化等工作。实施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
加快推进社保兜底线工程。扎实推进健康促进行动,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加快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养育等保障标准,强化社会救助的兜底功能。
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新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加强城乡中小学建设。深化职业教育“双元”培育改革。支持河南理工大学建设一流学科,加快建设黄河生物科技学院,提升焦作大学、焦作师专办学水平。加快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县域医共体建设,建成市人民医院门急诊大楼。构建智慧、规范、普适性强的养老服务体系,建成市智慧养老中心。完善“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工程。深化信访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法律“七进”活动。扎实开展拥军优属工作,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加强审计监督和问题整改。
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必须做到“五个坚持”
坚持项目化推进
不论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业发展,每个任务都要有具体项目作支撑,每个项目都要实行清单化管理、工程化调度,实现目标全程化、路径明细化、管理科学化,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政治统领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党委(党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凡事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深一点,集中精力把好方向、定好政策、抓好大事、管好干部。
坚持转型升级
保持战略定力,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生态转型、社会转型,进一步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致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
坚持改革创新
市委将今年确定为改革创新年,就是着眼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在全市掀起改革创新热潮,全面开启深化改革、加快创新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