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新和)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如何确保城乡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如何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落到实处?2019年以来,市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严格履行民生保障职责,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社会服务等,为推动我市民生保障事业谱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抓牢党建工作,夯实党建基础。针对2019年民政工作深化改革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民政局党组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统一思想认识,印发《焦作市民政局党务工作手册》,监督执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党支部组织生活18条规范》,开展党内政治生活规范月活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该局领导为全体人员上党课,并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局机关干部职工面貌焕然一新,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围绕“三个聚集”,落实民生保障。该局全面落实80岁以上老人敬老补贴和高龄津贴制度。据统计,自2012年至2019年10月底,全市累计发放80岁以上高龄老人敬老补贴5.7亿元。目前,我市享受高龄津贴老人72981名,其中80~89周岁老人64613名、90~99周岁老人8224名,100岁及以上老人144名,我市补贴范围和标准居全省前列。
大力实施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计划。截至2019年10月底,我市已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5家。同时,该局通过政府扶持、慈善捐赠、引进社会力量等形式筹集资金,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2019年下发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资金8619万元,有效解决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和运营资金问题。
不断提高城乡低保及特困人员保障标准。从2019年1月1日起,我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500元提高为55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从3480元提高为3900元,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不低于280元、170元,城乡特困救助供养年标准分别提高到9600元、6000元。我市城乡低保标准、实际人均补差水平均高于省定标准,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聚焦脱贫攻坚,专项整治“脱保”“漏保”。2019年,全市民政系统深入开展低保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对全市贫困老年人、残疾人、“三留守”(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特殊群体进行全面排查,共排查31.97万人,排查出疑似“脱保”人员66名、“漏保”人员222名,并将224名“脱保”“漏保”人员全部纳入低保。
努力推动高质量养老服务业发展。2019年,全市民政系统通过政策扶持、社会力量运营、市场化运作,使我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成功引进德国蕾娜范养老集团、北京智慧华川养老有限公司、郑州大象通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推动了我市养老服务业转型发展。
提升保护留守儿童工作水平。该局采取建立完善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台账,落实监护人,明确村干部分包到户到人,大力推进“儿童之家”建设,在所有乡镇、村居配齐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等措施,较好地解决了留守儿童学业失教、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2019年,我市连续两次提高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达到950元,机构养育孤儿每人每月达到1350元。
整合新资源,推广新模式。近年来,该局从探索社会“管理”向“治理”转变入手,将工作理念从“替民当家”向“让民做主”、从“大包大揽”向“共同参与”转变,通过党委政府、居民群众和社会群体三个层面共同发力,助推城市社区建设。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符合推广条件的991个楼院已全部完成推广任务,各级累计投入资金47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