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刚刚过去的2019年,对于市民政部门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民政部门体制进行了深化改革,基本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员和科室进行了重大调整。但是,无论体制机制如何变化,市民政部门全体人员坚如磐石,意气风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更好织密扎牢民生托底保障网,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低保和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成绩单。
在2019年4月2日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改革创新,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一年来,市民政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坚决扛牢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切实发挥民政兜底保障作用,加快发展以养老服务为重点的基本社会服务,不仅打造了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民政干部队伍,而且为推进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谱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加强党建工作 夯实党建基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针对民政部门体制改革发生的重大变化,市民政局党组坚持不懈加强党的建设,夯实党建基础,扛牢政治责任,把好政治方向。
市民政局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来抓,大力推动全体党员尊崇党章,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2019年,市民政局党组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强力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编印刊发了《党建信息》月刊,搭建了民政系统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学习交流的平台。印发了《焦作市民政局党务工作手册》,规范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同时,加强作风建设,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坚决纠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持树立问题导向意识,虚心接受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等上级监督检查发现反馈问题的建议和意见。加强以案促改和持续开展“廉洁从家出发”家风教育活动,编印了《全国民政系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选编》《家训家风汇编》。加强了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认真做好科级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备报告工作。把内部监督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自我管理和监督,将腐败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干部队伍精神面貌始终昂扬向上,勇于担当,为推进民政各项工作深入扎实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慈善公益暖人心
志愿服务稳推进
市民政局积极探索具有焦作特色的慈善事业发展模式,推动慈善在服务脱贫攻坚、改善基本民生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健全了慈善组织网络,市慈善总会会员单位发展到128家,11个县(市)区全部成立慈善协会,实现了县(区)级慈善组织全覆盖,建成示范性慈善超市67家、爱心驿站71家。全市各级慈善组织募集善款9600余万元,组织实施了慈善SOS紧急救助和点亮生命计划、“携手慈善、大学圆梦”项目、爱心血透真情100血液透析项目等一大批慈善救助项目,惠及困难群众20万余人。武陟县慈善志愿者服务队、村级慈善工作站建设项目、村级慈善幸福院建设项目和慈善助力精准扶贫项目连续四届蝉联国家慈善最高奖——“中华慈善奖”,博爱县爱心人士杨应芬荣获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荣誉称号。
同时,认真落实《志愿服务条例》,搭建志愿服务平台,依托城乡社区建立志愿服务站点,目前,全市共注册志愿者40余万人,注册志愿团体数2500余家,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健全孤儿保障机制
阳光温暖孤儿心灵
市民政局进一步健全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机制,完善养育、医疗、教育、就业和住房相结合的孤儿保障制度,惠及410多名孤儿。全市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由月人均600元提高到950元,增长58.3%,集中养育标准由月人均1000元提高到1350元,增长35%。首次将孤儿保障范围扩展到高中以上学历在校学生,并开展满18周岁仍在校就读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的孤儿助学工程。推进市级、县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建设,全市已建成市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1个,县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4个,加强了乡镇(街道)儿童福利督导站建设,在每个乡镇、村居设置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儿童福利工作队伍覆盖率达100%。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加快各县(市)区儿童之家建设的进度,全市已建成儿童之家316家,位居全省前列。同时,严格按照《收养登记工作规范》等相关政策法规依法登记,确保每一个登记都有据可依,有实可查,登记合格率和居民满意率均达到100%,并扎实推进了“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全市3441名无人监护或父母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
市民政局经过艰苦工作,全面落实了80岁以上老人敬老补贴和高龄津贴制度。据统计,2012年至2019年10月底,全市累计发放80岁以上高龄老人敬老补贴5.7亿元。目前,我市享受高龄津贴老人72981名,其中80岁至89岁老人64613名、90岁至99岁老人8224名,百岁及以上老人144名,我市补贴范围和标准居全省前列。同时,大力实施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计划,截至2019年10月底,我市已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5家。同时,市民政局通过“政府扶持、慈善捐赠、引进社会力量”等多元化形式的办法进行筹集,建立了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2019年下发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资金8619万元,有效解决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和运营资金问题。
在此基础上,市民政局不断提高城乡低保及特困人员保障标准。2019年1月1日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标准从500元提高为55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从3480元提高为3900元,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不低于280元、170元。城乡特困救助供养年标准分别提高到9600元、6000元。我市城乡低保标准、实际人均补差水平均高于省定标准,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社会事务全面发展
广大群众享受红利
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在婚姻登记管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殡葬管理服务等社会事务领域实施多项惠民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市全面建立了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市实时在线婚姻登记。不断完善婚姻登记信息化基础硬件环境建设,建立完善了我市婚姻登记历史数据补录系统。自2017年4月1日起全市停征婚姻登记费用,确保婚姻登记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同时,加强救助管理工作,维护流浪乞讨人员权益。我市全面建立并有效发挥“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救助管理工作机制,启用了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及全国救助寻亲网,通过向全国寻亲网、“今日头条”推送寻亲信息、利用科技手段积极开展“互联网+”寻亲服务,做好长期滞站人员的寻亲安置工作。
针对广大群众关注的殡葬管理工作,市民政局不断改革创新工作管理方式,对全市殡仪馆、经营性公墓等殡葬设施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全市殡葬改革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全市开展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地方逐年增多,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群众逐年增多。我市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殡葬设施建设步伐,全市11个县(市)区全部出台了惠民殡葬政策,惠民覆盖总人口达300多万,进一步减轻了群众的殡葬负担。
做好窗口服务工作
设立在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的民政窗口,为适应机构改革人员变动情况,成立并及时调整了市民政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并根据《关于开展“权责清单提升年”活动的通知》精神,在原有46项行政权力事项基础上,认真做好权责清单门户网站公布更新工作,在事项办理及服务上充分授权、跟踪服务,全程把关,保证了行政审批服务“三集中、三直接”贯彻落实。根据权力运行系统各审批事项的环节要求,窗口配合局办公室及时协调局民间组织管理、社会事务、养老、优抚、地名等科及时开设了政府外网(IP59段)端口,为实现综窗受理、受办分离提供了技术支持。
根据《关于梳理编制“一次办妥”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的通知》精神,为全面提升群众、企业到办事的获得感,窗口把“一次办妥”作为打造焦作政务服务品牌的形象工程予以高度重视,把群众、企业到政府办事只跑一次作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制定了详细的《市民政局“一次办妥”改革工作任务分解表》,建立了“一次办妥”工作台账,为全面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在2018年规范保留17项、合并6项、转入办事环节和中介服务10项基础上,又针对各类证明过多、循环证明等现象进行了自查,杜绝了证明变相设定、清单之外再要证明现象的发生。为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窗口把一次性告知制度向外延伸,推行“三个一次”,即一次准确告知申办事项所需提交的有关材料、办理的程序、办理的时限;一次准确告知所有需补办的材料、手续和相应的办理程序;一次准确告知服务对象不能办理或不予受理的理由,窗口审批事项按时办结率均达到了100%。截至目前,窗口共办理各类项目8万余件,按期办结率100%,实现了零投诉、零差错,高质量完成了窗口工作目标,多次被评为红旗、红星窗口。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李新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