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早就知道市中医院药学部主任李娥有辨识中药的绝技,但一直未有机会当面请教。昨日,记者终于有机会能与李蛾进行一次深入交流。
《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大全》……看着李娥办公桌上厚厚的一摞中药书籍,记者再一次感受到祖国中医药的浩瀚博大。“现在愿意深入学习中药学的人越来越少了。”见记者对这些书籍感兴趣,李娥感慨地说。
“你快给我讲讲。”记者赶紧说。
李娥想了一下,认真地说:“中医大多数来源以植物性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人也把中药学称为‘本草’,李时珍的中药巨著《本草纲目》中就收录药物1800多种。而中药鉴别又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的历史、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再有就是,中药品种繁多,再加上不同的产地、药效和各种炮制方法的不同以及优次真假的区分,就更使得中药鉴定的难度加大。特别是中药质量的好坏和真伪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也让中药鉴别显得尤为重要。”
“能教教我吗?”记者虚心请教。
李娥笑着从书堆中抽出一本彩绘本的《饮片验收经验》,一边翻看一边给记者讲解:“比如柴胡,是常用的解表药之一,就有北柴胡和南柴胡之分,北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气微香,味微苦;南柴胡呈长圆锥形,较细,具败油气,味微苦辛。这两种都是正品。而非正品的就有竹叶柴胡、窄竹叶柴胡、锥叶柴胡、银州柴胡、雾灵柴胡、秦岭柴胡、黑柴胡、柴首、线叶柴胡、大叶柴胡等,有的与正品形状有差异,有的是气味和口感不同,药效就天壤之别了。还有就是水蛭,也叫蚂蟥,具有抗凝、破瘀等功效,传统中医主要治疗血栓疾病、血管病、瘀血不通等症,它的主要成分是水蛭素。没有提取过水蛭素的就比较干瘪,提取过并染色的就比较光亮壮实,外观好看。还有薏苡仁,就是咱们常吃的薏米。”
“这与我在市场上看的有些不一样。”记者疑惑地问。
李娥解释:“薏米也有好几种,真品呈现宽卵形或长椭圆形,有瓷性光泽;伪品的长宽比例基本一样,中间的纵沟也比较宽,没有光泽。”
说到兴起处,李娥邀请记者到医院的中药仓库看看。
来到医院后面的一栋二层小楼的二楼,只见到处都是一排排、一层层堆放的中药箱子和包裹,上面许多中药名记者连听都没听说过。最有意思的是空中还吊着一些中药袋子。李娥说,这些都是容易霉变和虫蛀的中药。
看着记者惊讶的表情,李娥说:“咱们中医院的中药都是经过严格鉴定和检验的,是正品。同时,咱们常备的中药有近700种,像猫人参、青天葵、五爪龙等稀有中药,咱们这里都有。”
听了李娥的介绍,记者又是一番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