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策划 上一版3  4下一版
砥砺初心 以国家高新区建设统领示范区建设
笃定前行 “三区一极”高质量打造核心增长极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20 年1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砥砺初心 以国家高新区建设统领示范区建设
笃定前行 “三区一极”高质量打造核心增长极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小平调研寨卜昌,对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给予充分肯定。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厦工北方智能制造基地承接厦工装载机全部产能。
  中原地区首家工业设计城开园,成为全省创新新名片。
  投资15亿元的蒙牛四期项目今年5月份即将投产,再造一个焦作蒙牛工厂,产值有望实现翻番。 本报记者 赵林峰 摄
  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是集产学研合作、工业设计、创新研发、教育装备、体育装备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综合性园区。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期效果图。
  焦作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集标准厂房、研发楼、综合楼、电商产业园及各种培训设施,商务、生活、文体配套设施为一体。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科技总部新城集科技孵化、总部办公、研发制造、商务生活配套等功能于一体。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示范区在全市率先推行全域农村污水管网改造。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示范区“四好农村路”建设获得五城区先进单位一等奖,获奖金50万元。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城市垃圾分类先行先试,引领城市低碳生活新时尚。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中原工业设计城展厅一角。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中方检测成为示范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示范区实现农村垃圾清运市场化,智慧环卫工作领跑全市。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投资50亿元的明仁产业集群新建生产线正在调试。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厦工整车装载机生产线一角。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浪潮大数据为焦作智慧城市提供大数据服务。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打造一流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办事不出示范区”。
  全省一流的基础教育基地——韩公教育园区即将开园招生。
  位于示范区的大沙河生态治理核心段成为全市靓丽风景线,示范区的贡献可圈可点。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示范区启动寨卜昌保护利用开发工程项目,打造新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示范区提供)
 
   

  核心提示:

  征程万里风正劲,潮头勇立又一年。用汗水浇灌收获的2019年潇洒走过,示范区2019年十大新闻也在人们的期待中新鲜出炉。

  梳理2019共同的记忆,用实干笃定前行的示范区人有许多值得书写的精彩。面对改革的艰巨性,面对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复杂性,面对创新能力的薄弱性,面对民生领域短板的敏感性,面对你追我赶、千帆竞发的竞争态势,示范区人始终保持奋斗精神、奋发姿态,以超强的勇气、决心和智慧,朝着市委确定的目标任务,勇做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改革的深水区、在百姓的期待中,蹚出建功立业的新路,实现改天换地的壮举。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站在新的起点上,示范区2019年十大新闻已然是过去的芳华,2020年前行的任务更加艰巨。奋斗是奋斗者的座右铭,不管是风和日丽,还是疾风骤雨,只要示范区人信念坚定,在奋斗中携手前行,定能绘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新画卷、书写新辉煌,为焦作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争当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的主力军贡献示范区力量。

  ——2019年示范区十大新闻——

  1迎来建区20周年 认真梳理成功经验

  瞄准“三区一极”新目标按下快进键

  按照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确定的“以国家高新区建设统领示范区建设,逐步把示范区打造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核心增长极和中心城区新亮点”的总体要求,认真梳理从高新区、新区到示范区20年的成功经验,首次提出“三区一极”的发展定位和“东扩、南进、西控、北融、中改”的城市空间发展态势,找准发展基本方位和基本路径,主动融入郑州大都市区战略和我市“四城四区”发展定位。

  “三区一极”画卷徐徐展开:统筹国家高新区、城市新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发展要求,打造改革创新试验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核心增长极;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2019年在全国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前进10个位次,努力到2025年在全国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进入前100名,“三区一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2火炬统计工作喜获“国字号”荣耀

  5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冲入全市三甲

  2019年被科技部表彰为火炬统计先进单位,国家高新区位次有望明显提升;参加国家高新区(中部片区)高质量发展协调会,并进行大会发言。

  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三;反映经济运行质量的主体税种增长21.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彰显不同凡响的示范区速度和质量。

  3寨卜昌村成为省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主题教育锤炼坚强党性厚植为民情怀

  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按照“四个到位”“四个注重”要求,把“学、查、检、改”贯通起来,班子成员静下心来开展3次集中学习研讨,形成调研报告13篇,为党员干部讲专题党课22次;梳理问题133个,完成整改95个,长期坚持38个;解决基层党建突出问题、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4个;在抓好中央、省、市明确的各项专项整治任务的同时,结合实际,专门就贯彻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培育学习新风尚,按照参与度排名,示范区位居各县(市)区第一名。主题教育让全区党员干部提高了“知信行”合一能力,增强了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思想受到洗礼,政治更加坚定,推动了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精心打造寨卜昌红色教育基地,被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正式启动寨卜昌综合保护利用开发工程项目,致力打造中国古民居建筑群落中原地区明清时代建筑博物馆、怀商文化博物馆、重要红色教育基地、生态宜居传统村落、古运河文化重要节点,打造新的旅游目的地。2019年累计接待省内外党员干部参观学习8万余人次。

  4中原地区首家工业设计城开园运营

  一批龙头引领型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中原地区首家工业设计城开园运营,引进高端传感应用研究院等高科技项目,共入驻各类企业56家,开园新增23家;总投资15亿元的蒙牛百亿产业集群四期工厂开工建设,今年5月1日正式建成投产,将再建一个焦作蒙牛工厂,产值实现翻番;厦工年产1万台智能化整车智造基地项目正式签约,承接厦工装载机全部产能。

  2019年共实施重点项目119个,总投资417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40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1%。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5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36.6%;1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67.8%。

  举全区之力服务市十大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市重点项目征迁交地310余公顷,拆除建筑物40余万平方米,保障了大沙河生态治理、中原路绿化带、城区河道治理等市定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示范区的贡献可圈可点。

  5五大科技创新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

  中原科创名城逐步打造创新新名片

  拿出最好的地块,规划建设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国家级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科技总部新城、战略新兴产业园五大科技创新综合体,总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目前建成投用27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38家,纳税超亿元,单位面积税收是传统工业企业的10倍以上,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打造“竖起来”的科技综合体,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同时,启动中原科创名城规划建设,重点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科技综合体、新经济项目等。

  重磅推出被业界称为“创新发展新七条”“服务业发展新六条”“金融产业发展若干条”的三大政策红利,设立1.5亿元科技引导资金,重奖创新企业和个人,补贴扶持引进人才,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打造金融集聚区。

  6高质量推进实体经济壮大壮强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新经济增长点

  围绕蒙牛百亿产业集群、明仁50亿产业集群、装备制造百亿产业集群、膜材料50亿产业集群等四大主导产业,壮大壮强实体经济。天宝桓祥年产200万片金刚石复合片项目等12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增产值20亿元;蒙牛百亿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核心工厂有望达到80亿元规模;焦作厦工北方智能制造基地加快推进;明仁50亿产业集群2019年税收突破一亿元。

  重点发展现代金融、大数据、云计算、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等高成长服务业。新引进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7家,私募基金实现零突破,金融业贡献税收增长20倍;焦作智慧金服中心服务范围、影响力持续扩大,认证注册企业超2000家;汇聚各类检验检测机构近20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成为重要新兴产业和新增长点。

  7焦作国家高新区深圳教育装备产业专题招商成功举行

  全年项目引进数量投资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2019年,班子成员带队前往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开展精准招商20多个批次,对接客商300余人,洽谈项目30余个。成功举行焦作国家高新区深圳教育装备产业专题招商大会,与18家企业对接合作投资。

  全年共引进签约项目28个,总投资达176.8亿元,其中包括10亿元以上项目7个、亿元以上项目15个。广东丰诚集团总投资65亿元的综合服务产业新城、创基智能产业园有限公司总投资30亿元的战略新兴产业园项目、广东同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投资20亿元的教育装备产业中心等重大引领性项目陆续启动实施;红星美凯龙爱琴海购物公园、恒大儿童世界等投资规模大、支撑带动作用明显的重大项目积极跟进。

  2020年,谋划项目219个,总投资974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超294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达29个,项目数量、投资规模、计划完成投资创建区以来新纪录。

  (示范区党工委办公室、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焦作日报社示范区记者站、焦作广播电视台示范区记者站评选)

  8干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出现重大变化

  “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办事不出示范区”

  根据市委通过的改革总体方案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安排,加快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完成区级机构设置、职能配置、领导班子配备、人员转隶、岗位聘任制改革等工作,实现干部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破解长期困扰发展的体制性难题,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放管服”改革逐步实现“一个部门管审批”“一枚印章管到底”“办事不出示范区”目标。目前,97.23%政务事项“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达到98%;“一窗受理”政务服务事项占总数的83.52%;100个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全部事项承诺审批时限比法定时限压缩三分之二以上。在市政数局去年组织的评比检查中连续四次获五城区第一名。

  9实施总投资100亿元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举行全市城中村(城郊村)人居环境治理提升现场观摩会

  出台《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计划三年内投资100亿元,重点建设“一城两河四桥十园五十路”。2019年启动实施区基础设施项目50个,总投资17.2亿元;加快推进“六路四桥”工程,建设滨河路(民主路—云阳路)、金沙路(迎宾路—文汇路),启动民主路、山阳路、文汇路、凯旋路南延工程及跨越大沙河四座桥梁建设,打通文汇路、碧莲路等断头路,拉大城市框架,改善城区通行条件。城中村改造首批启动和屯村、大北张村整村征迁工程。

  圆满完成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城联创”等市重点任务。率先在全市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实地考察点位百分制考核机制,5个点位顺利通过国家文明城市测评验收。

  全市城中村(城郊村)人居环境治理提升现场观摩会在示范区召开。实施农村一体化污水管网建设工程,2020年全部完成;实施整村户厕改造推进工程,完成比例全市领先,2020年上半年实现农村“旱厕清零”;实施农村市场化垃圾清运保洁行动,智慧环卫工作领跑全市;完成2019年“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获全市“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先进单位五城区组一等奖,2020年上半年将率先完成259公里目标任务。

  10加快推进韩公教育园区等重大民生工程建设

  21年来焦作首位省高考理科第一名花落示范区

  教育、养老、就业、卫生等民生事业明显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完成我市第三所本科院校——中原生物科技学院土地征迁任务,确保了今年1月2日奠基开工;加快推进韩公教育园区二期工程建设,确保今年投入使用,打造全省一流基础教育基地。宇华实验学校培养了21年来焦作市首位河南省高考理科第一名,被市委、市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重视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建成运营,加快实施老人助餐助浴中心等6个康养项目,推进改扩建公立幼儿园,服务好市实验幼儿园南园建设。城区开通示范区公交专线,88个行政村通公交车。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