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基础,以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最低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工作要求。按照这一要求,市应急管理局精准研判,审慎决策,不断创新安全监管模式,着力推进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努力构筑安全生产“防火墙”。
一、强化组织抓推动
市应急管理局通过不断拓展建设内涵,多管齐下,多点发力,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同步推进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大暗访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攻坚行动,全面排查、大力整治各类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坚持以双重预防信息平台、智慧用电在线监控、重大危险源防侵入三大系统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管理系统、部门信息监管系统双向对接。在全市所有基层单位设立安全员,激活一线监管的“神经末梢”,通过层层布防、形成闭环,以监管防御的全纵深推动防险除患的全覆盖。同时,针对企业认识不到位、不舍得投入以及缺乏专业人员、员工不愿参与等问题,市应急管理局坚持面对面讲解、一对一发动,表明政府决心,讲清利害得失,持续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企业软件工程师不懂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人员不懂信息化的情况,市应急管理局邀请省内外专家举办业务培训,讲授技术要点,根据工作需要召开现场会或推进会,共同研讨破解瓶颈难题。
二、加强督导抓考核
市安委会办公室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对该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督促进度、协调解决问题,并安排五个专项督导组,不间断地对各级政府、各行业部门、各重点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按照市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考核制度的通知》要求,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纳入安全生产考核内容,定期对各县(市)区、市安委会主要成员单位进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考核、排名、通报,强化压力传导,倒逼责任落实。
三、严格执法抓深入
市应急管理局不断探索安全监管新模式,积极推行县(市)区季度交叉执法和危化企业年度交叉检查。县(市)区危化企业互查组和工贸互查组,对照检查标准,严格执法检查;危化企业互查组严格按照两个导则和危化企业执法检查专项清单,精准发力,通过现场查看、人员抽考、手指口述等方式,运用责令整改、行政处罚等手段,倒逼企业履行主体责任,主动作为,更加深入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
四、优化部署抓建设
一是培育示范作引领。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要求,在全市基础较好的企业中,选定15家企业作为第一批示范企业,率先建立双重预防体系。二是组织培训强业务。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全市“双预防”第二阶段示范企业和县(市)区应急骨干约130人进行业务培训。此次聘请了省城专家、我市标杆企业的创建者授课,同时针对信息化建设这个短板,专门邀请了6家第三方服务机构介绍经验。三是发挥行业部门作用。市安委会办公室充分调动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截至目前,全市50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396家加油站、13家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6家金属非金属矿山、3座尾矿库、263家工贸企业已经完成双重预防体系建设,6家企业成为省级标杆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初见成效。